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乡愁书写城市书写人性书写农村书写70条

admin 2023-12-18 20:11:51 1,827次浏览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

1、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城市书写吗

(1)、他曾是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退休荣誉教授。校方特地播放了纪录片《余光中书写香港》做为贺礼。

(2)、诗有画面,有场景,诗也有节奏,也有旋律。诗可以入乐,诗可以配音乐。诗本身有它的音乐性,因为诗是要文字来表达的。每一个字的本身有它的发音,比如平仄,所以就有音乐的一面。

(3)、(7)《梦与地理·后记》,《余光中诗歌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417页。

(4)、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地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5)、杨弦出版专辑那年,我四岁,所以自然不可能听得懂这样的音乐。

(6)、“邮票”意象涵蕴着的是诗人忧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为亲密的母亲不能直接相见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上的睽隔。

(7)、1954年同友人共创「蓝星诗社」。整个青年时期的写作追求新时代的「格律诗」,但也有强烈西化的倾向。

(8)、《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

(9)、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 

(10)、1952年毕业并发表出版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在他超过六十载的创作时间里,不是由青涩到纯熟,而是在各种风格之间不停变换。

(11)、臧克家、卞之琳诗歌语言是凝练甚至雕琢的,尤其是臧克家、卞之琳早期的新格律体诗歌,几乎到了字琢句炼的程度。卞氏写诗“喜爱淘洗,喜爱提炼”,追求“字少意多”的“精炼”,自谓“前期诗作里冒出过姜白石词的形迹”有“苦吟诗人”之称的臧克家,更是反复强调“写诗必须下苦功夫去锤炼字句,不能顺手牵来,要千锤百炼,择一而用。在锤炼字句方面,古典诗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比之于宋代词人,他们在语言风格上接近姜夔。由于他们基本不在诗中言情,所以他们那琢炼的诗句更觉雅致清洁。余光中说:“对于当代的中国作家,所谓传统应有两个层次:长而大的一个是从《诗经》、《楚辞》起源,短而小的一个则始于五四……一位当代诗人如能继承古典的大传统与五四的新传统,同时又能旁采域外的诗艺诗观,他的自我诗教当较完整”来自古典大传统的姜夔,和来自五四新传统的臧克家、卞之琳,在琢炼清雅的语言风格上共同影响了余光中,余氏是通过臧、卞这座桥上通姜夔的。

(12)、1971年创作《乡愁》。自1974 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11 年(期间返台客座 1 年)。再此期间也是他「探索历史」的时期。

(13)、就这样,杨弦拿《白玉苦瓜》这本诗集翻了又翻,挑出了其中的几首诗,试着谱曲。

(14)、早在197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台湾已经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平常都听西洋流行歌曲的唱片。1960年代的美国民谣是大爆炸的时期,1960年代的摇滚乐是百花齐放的盛况。

(15)、南宋词人姜夔对余光中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健笔写柔情”;二是琢炼清雅的语言风格。余光中找到自己诗歌中心意象、开始形成个人风格的《莲的联想》时期,可以说是“姜夔时期”。这部诗集收入的30首作品,写于1961年8月至1963年3月,基本上是一部情诗集,使用古典的“莲”作为中心意象。它的情诗性质和意象选择,留下了明显的姜夔痕迹。在诗集的序言里,余光中说:“至于美成和白石咏荷的杰作,作者原是音乐家,韵律之美,自在意中,而意象的鲜活醒目,更是印象主义的神髓。‘鸟雀呼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岂非莫内画面?‘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这样的景色,简直要动雷努瓦的彩笔了。我自恨不是德彪西或莫内,但自信半个姜白石还做得成”(《莲恋莲》)。余氏虽然把周邦彦和姜夔并提,但周的咏荷之作是单纯写景,不带丝毫爱情色彩;而白石咏荷词《念奴娇》则有明显的女性化色彩和隐约的言情比兴性质,余氏在《莲的联想》序中所引“秋水且涸”几句即出自这首词的小序,这里略去词序,录词如下:

(16)、他在1992年首次应邀回了一趟大陆。此后20余年来,回大陆60余次,获颁20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17)、对于像杨弦这样,二战之后在台湾长大的年轻人,他们几乎是听美军电台的西洋流行歌曲长大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像现代诗这样的语言,可以放在青年世代的原创歌谣里面来唱,既不照抄西方的东西,也不完全回到所谓传统的民乐路线,他是一个融合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外来的东西,打造出来的新品种,这样的音乐没有前例可循。

(18)、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

(19)、挪用一个余光中的比喻来比喻余光中和他的文学——像一首唐人小令。一首精致、优美、玲珑圆转、无懈可击、不胜低徊的唐人小令,它没有乐府那样朴素,没有李杜那样深湛,也没有苏辛那样豪迈,但他是自己的。在文学的星空中,它稳稳地,有自己的位置。那些亮丽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独特体验和精彩表述都只拥有一个名字:余光中。

(20)、云只开一个晴日 虹只驾一个黄昏 莲只开一个夏季 为你 当夏季死时 所有的莲都殉情

2、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乡愁书写城市书写人性书写农村书写

(1)、《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2)、   乡愁的格局有大有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小而亲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大而慷慨。境界有大小,感情则同其深长。小我的乡愁,思念的是一事一物、一邻一里。大我的乡愁则往往兼及历史、民族、文化,深长得多,也丰富得多。所以乡愁之为主题不仅限于地理之平面,亦可包容时空交织、人物相应之立体。我写乡愁,格局有大有小。闻蟋蟀而思四川,见风筝而念江南,那还是小我。《乡愁》一诗中,“邮票”、“船票”还是自传性的小我,到了“一湾浅浅的海峡”,便是民族的大我了。《只为了一首歌》开头的几句:“关外的长风吹动海外的白发/萧萧,如吹动千里的白杨/我回到小时的一首歌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里面有地理,更有历史。抗战的记忆,全诗就是被童年永远难忘的一首歌挑起。

(3)、所以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是非常撼动人心的!它扣开人们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无尽的乡愁!…………! 揪心的乡愁是没有母亲的乡愁!…………!凄凉、感伤、太多的无奈!!……!?!母亲在!家在!

(4)、“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这是余氏诗歌标本式的句子,像是从词演化过来,其实是余光中自出机杼,句子的枝头摇曳着灵气与才华。

(5)、当然,余光中情诗的“健笔柔情”,不全来自姜夔的影响,作为新月派作家梁实秋的入室弟子,余光中自述学诗得益于新月派出身的臧克家早年诗集《烙印》和现代诗人何其芳、卞之琳、冯至、辛笛等的佳作这些给余光中较大影响的现代诗人中,早年何其芳多写情诗且香软浓艳,而臧克家、卞之琳的诗则瘦劲节制,且基本不写情诗。余光中像何其芳一样写情诗,但表现上却多取法臧克家、卞之琳。

(6)、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

(7)、余光中先生逝于高雄,他对高雄西子湾的热爱和眷恋或许超过任何一个地方,他说国立中山大学是最适合作诗的地方。

(8)、虽然没有第一手的经验,但那个感情是很真实的,所以现在我们听《乡愁四韵》里面那种悲哀,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忧伤,那种思乡的情绪,那其实是很真实的。

(9)、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首歌可以承载这么沈重的议题,但同时又可以在形式上让你感觉到如此的奔放,如此的自由。

(10)、杨弦自己回忆说《乡愁四韵》这首歌是整张专辑最早创作出来的作品,早在1974年,他就在胡德夫的小型演出现场发表了这首歌,当时是胡德夫和他合唱,胡德夫弹钢琴伴奏,后来才改编成我们现在听到的样子。

(11)、这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改变了台湾原创音乐的历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2)、余光中无疑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标志性的诗人。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在古今诗歌的时间纵轴和中西诗歌的空间横轴交叉构成的纵横坐标上,他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立足点。他追求受过现代意识洗礼的“古典”,和有着深厚古典背景的“现代”他说“汨罗江在蓝墨水的上游”指出了新诗与以屈原为代表的古典诗歌传统一脉相承的联系。陶醉于传统诗词的他,曾忘情地说:“在古典悠悠的清芬里,我是一只低回的蜻蜓。”(3)他对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念念不忘,写了《漂给屈原》、《寻李白》、《湘逝》、《夜读东坡》等许多题咏诗;他“自信半个姜白石还做得成”从余光中与古典诗歌传承关系的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那永不释然的祖国情结主要来自屈原赋,他那天马行空般的纵逸才气主要来自李白诗,而他的雅致琢炼的语言风格则主要来自姜夔词。余光中置身现代生活,横接西方,沐欧风美雨;纵承诗骚,浸唐风宋韵。广泛地吸纳熔铸、冶多元传统于一炉的余光中,终于成就了杰出的新诗艺术。

(13)、“一个秋晴的黄昏,一少年坐在敞向紫金山的窗口,写下他的第一首诗,那时候他没料到,这一生他注定要写很多作品,更不会料到,他未来的读者,不在大陆,却在海外,他注定要做南方的诗人,他的诗,注定要在亚热带的风雨里成长。”

(14)、他曾说:“旅行也好,定居也好,如果这个地区你没有写文章,这个地区在某种意义上就不是你的。”

(15)、 《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名作之一。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16)、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称作的“蒲公英的岁月”。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人占尽。他孤独着自己的孤独,贯穿时空,他一生思考着生命的始终。1966年,不到四十岁的余先生写了《当我死时》。

(17)、他最近一次公开露面就是在今年10月23日,与妻子出席国立中山大学为他举办的九十大寿庆生会。

(18)、《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19)、1964年2月11日,余光中完成的2万余字长文《象牙塔到白玉楼》,把李贺置于唐诗发展史和中西、古今诗歌比较的视阈,从他的生平到他的诗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余光中认为李贺诗中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长吉是属于现代的,不但意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即使象征主义的神龛之中,也应该有他先知的位置。……在当今的现代诗坛上,李贺的先驱的影子,他的贯通现代各种诗派特质的风格,他的创作技巧,他的宁涩毋滥的浓缩乃至难懂,他的‘笔补造化天无功’的壮丽宣言,大而至于他那一群中唐的韩门诗人,都值得拥护或反对现代诗的双方注意”。余光中后来谈到写作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有意在文坛群趋西化的潮流之中,回过头来亲炙本土的古典诗。表面上我是在写论文,其实潜意识里是在为自己的诗探听出路。在此之前,我的浪子回头之路已经走了三年……此文为我的回归古典可说作了总结”

(20)、余光中先以诗名。他的诗歌的确很有特色,在那里似乎没有古典与现代之分,你读的是新诗,感受的却是古典情怀。余光中的诗吸取了唐诗宋词的全部神韵,在现代生活与当世情怀的冶炼中,更是翻出了别一番风味。看上去剑走偏锋,实则直指命门,要说的东西,七弯八拐,九曲回肠,但总能说得那么妥帖自在,说得那么赏心悦目。

3、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曲

(1)、对余光中来说,这乡愁的滋味是货真价实的,因为他真的就是离开了故乡,来到台湾这个小岛,然后就再也回不去了,两岸隔绝几十年。

(2)、我们看得到《乡愁》的这其中的“后来”,是作者在多年后,失去母亲那种悲愤无奈的愁绪,由然而生在心头,那份乡愁!不正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悠悠的怀念吗!!!?!

(3)、专辑里面另外一首浸透了忧伤情调的歌,叫做《乡愁四韵》,这首歌我认为可以和五年后李建复唱红的《龙的传人》并列着听,你看《乡愁四韵》一开始就唱: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4)、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5)、    迄今我成诗千首,乡愁之作大约占其十分之一。与此相近之作尚有怀古、咏物、人物等主题,数量亦多。在乡情之外,我写得很深入的主题还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自述、造化各项。因此强调我是“乡愁诗人”,虽然也是美名,却仍不免窄化了我。

(6)、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 

(7)、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8)、1974年,余光中出版诗集《白玉苦瓜》,这本诗集中的8首诗歌,由被誉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的杨弦编成歌曲,成就了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余光中和杨弦这次“以诗入歌”的尝试,成就了一段佳话美谈。

(9)、《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

(10)、余光中以乡愁诗闻名,但他的思维绝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他小小的诗里包罗了大千世界。

(11)、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12)、 (17)余光中《五陵少年·新版序》,《余光中诗歌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6页。

(13)、余光中自幼沉浸在民族文化中,对于历史具有深厚的功底。他写李白,写诗仙的狂歌痛饮,桀骜不驯。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绣口吐出了半个盛唐;他写杜甫,写子美暮年漂泊,葬身孤舟。炉冷剑锈,离别蜀中伤心之地,草堂无主旧时燕飞回;他写李广,写飞将军北击匈奴,白发苍老。千年风沙,戈壁沉沉弦凝绝,历史留住了铿锵名字;他写荆轲,写死士的牺牲壮烈,勇敢坚决。匕首寒光,秦王乍惊拂袖走,六国吞恨的哭声震咸阳。然而他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是他一生的追求。《莲的联想》被诗坛称为“新古典主义”,在这首诗中,古典意象和现代词语并立,工整的体裁和不规则的分行并立,抒发的情感如此浪漫直接却又约束在古典的清新飘逸之中。在这里,古典与现代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恬淡的色调,静谧的意境,已经穿越了古代,超越了现在,时空的漩涡在诗人的心中流转。

(14)、余光中的《乡愁》是抒情诗,而席慕容的《乡愁》是散文诗。

(15)、龚自珍《最录李白诗序》说:“庄屈实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矣”指出李白诗歌思想情感、美学风格的渊源、内涵,可谓卓见。余光中师承李白,他的诗歌也杂糅了屈原、庄子、儒家、道教、侠义诸种观念的和艺术的因素。他的现实关怀来自儒家的入世济世思想,祖国情结来自屈原“一篇之中”三致其“存君兴国”之意的骚赋,他还写有不少像《呼唤》、《与永恒拔河》这样满盈“道心”之作,而他的《五陵少年》、《敬礼,海盗旗》等则迹近侠盗题材。滋育过李白的庄子文和屈原赋的超迈的想象力,变化莫测的结体,行云流水的文笔,与李白豪放飘逸的诗歌一起,又滋育了余光中非凡的灵性和飞扬的才气;那“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血系中有一条黄河支流”的“五陵少年”,那“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撕下“公爵夫人的衬裙,揭掉伯爵的假发”的“海盗”,读来“虎虎有生气”也和李白笔下“一诺千钧重,五岳倒为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一样,为其诗作平添几多狂放不羁的蛮野之态,和“飞扬跋扈不知为谁而雄”之概

(16)、但他一生的创作都在与自己争论。“中年时代/我一直在「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与「你知道自己不是谁」之间/寻寻觅觅/追求归宿/到了白玉苦瓜一诗/才算是「你知道你是谁了」”。 

(17)、从余先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李白也是喜爱之至,有多首关于李白的诗歌,现摘抄一二。

(18)、(11)殷璠《河岳英灵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10页。

(19)、《寻李白》作为一位诗人对另一位诗人的怀念,其中表现的是诗歌给予人的力量。《寻李白》并非对诗人李白的一味赞颂和向往,大量的富有张力的诗行表明,这首诗歌讨论的是李白与时代的辩证关系。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诗歌追寻李白的过程正是从他留下的精神气质与他作为人的切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展开的,而这一距离正是李白遁走的结果。遁与寻成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撑起了整首诗广阔的空间。

(20)、《乡愁》一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内心一种思念亲人、眷恋故土的深切情怀。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

4、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乡愁书写城市书写

(1)、“船票”暗示随着岁月的增长,乡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坟墓”暗示乡愁因长时间的睽隔而化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2)、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雷佳演唱了由诗歌改编的歌曲《乡愁》

(3)、1958年,他赴美爱荷华大学写作班进修,但他将爱荷华比为“冰箱”,牵挂着蓝星诗社的伙伴们。因此求学的两年过得并不如意,《我之固体化》创作于这一时期。

(4)、所以《中国现代民歌集》总共七个字,只有一个“集”字勉强算对吧,其他六个字都不行,当年真的有过这样的批判。

(5)、                -----吴昕孺:《余光中诗歌缩短两岸心理距离但局限也明显》节选

(6)、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夏斟得太满 萤火虫的小宫灯做着梦 梦见唐宫梦见追逐的轻罗小扇 梦见另一个夏夜一颗星的葬礼 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与消灭 以及你的惊呼我的回顾和片刻的愀然无语

(7)、对于写作意义,他还曾写道: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平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我写作是为了炼石补天。

(8)、当年演唱会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演唱的是各国民谣,有不少的英文歌,除了杨弦自己上台表演,他还邀请了当年在台北的艾迪亚西餐厅一块唱歌的好朋友赖声川。到了下半场,杨弦发表了几首他还没有公开演唱过的歌——第一次用余光中的诗来谱曲写出的几首歌。

(9)、在诗集《隔水观音》中,余光中一连写下《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三首诗,在诗集《梦与地理》中又有《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一首。这几首诗均属于余诗中最见天纵才气、最为狂放不羁一类作品,殷璠谓李白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读余光中此类诗亦有同感。形式上,这几首诗采用诗人“中年以后”常用的“长段”或“从头到尾一气不断的诗体”,这种诗体成为余诗的“一大‘基调’。其来源,恐怕一半是中国古典诗中的‘古风’,一半是西方古典诗中的‘无韵体’。这种合璧诗体,如果得手,在节奏上滚雪球,回转不休,有一种磅礴的累积感”七言古风是李白最擅长的诗体之大篇长句,开阖自如,腾挪变化,奔放舒张,余光中这几首题咏李白的现代“古风”亦是如此,像“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豪笑/万里滔滔入海”(《戏李白》),气势与情调可谓得李白七古之神韵。内容上,这几首诗以李白生平和传说为主,虽古今虚实交错莫辨,也并非一味狂放诡谲,而是和李白诗一样“言多讽兴”的像《念李白》第三段:“纵盛唐正当是天宝/世人对你的窃笑,冷笑/在背后起落似海潮/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连自己捶胸的恸哭/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儒冠三千不敢再笑你/自有更新的楚狂犯了庙规/令方巾愕然都回顾”。像《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所写:“这几年交通意外的统计/不下于安史之乱的伤亡”、“诗人的形象已经够坏了/批评家和警察同样不留情/身份证上,是可疑的‘无业’/别再提什么谪不谪仙”、“高力士和议员们全得罪光了/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出版法哪像交通规则/天天这样严重地执行?/要不是王维一早去参加/辋川污染的座谈会/我们原该/搭他的老爷车回屏东去的”。其中包含着历史批判、现实讽刺和对世道诗运的感慨。在这几首题咏李白的诗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寻李白》:  

(10)、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充分西化的“浪子”余光中“生完现代的麻疹”,就已归宗传统,开始提倡“新古典主义”,主张“在接受现代化的洗礼之后,对传统进行再认识、再估价、再吸收的工作”同他学习西诗“志在现代化,不在西化”一样,他的回归传统也是“志在役古,不在复古”,他的“最终目的”,是要以西方现代诗为参照,重新发现传统,创造“中国化的现代诗”以期接续传统,构成中国诗歌传统链条上新的一环。应该说,余光中已经以其打通古今、融会中西的杰出创造,基本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这是让诗人、读者和中国诗歌史都感到欣慰的事情。

上一篇:余光中的诗歌精选61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