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爱国诗120条

admin 2024-03-27 10:45:57 1,827次浏览

屈原的一首爱国诗

1、屈原的一首爱国诗词

(1)、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屈原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4)、几乎万念俱灰的屈原,在花园洞过上了隐居生活,一心种他的兰花,养他的蚕桑,读他的书。这期间,他出资并带领村民在村中的溪水上修了一座石拱桥,桥上建有凉亭。有空闲时,他就去桥上凉亭里坐坐,很少走出花园洞,花园洞至今有“三闾桥”和“书房村”的地名。

(5)、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6)、译文:骑着千里马万里驰骋,我愿意为君王开启圣贤之路。

(7)、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8)、女媭也一样,她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象屈原这样英俊而气度不凡的男人,也深深爱上了屈原。她知道这高不可攀,就要求父亲让她学琴书诗画。5年以后,父亲终于明白了她的心思,托屈匄为媒,终于嫁给屈原为侍妾。

(9)、——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10)、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11)、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

(12)、屈原与女媭回到桃花江畔后,最先他们在凤凰山东面山湾里,搭了一个茅棚,围了一圈竹篱。久了,远近村民、江中渔夫,过往客商,都知道三闾大夫住在这里,家里每天宾客不断。他们与屈原谈论的话题,又多是楚怀王、顷襄王,还有那些个忌妒、诬陷屈原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怀王宠姬郑袖等一些祸国殃民的人和事。过往商人又不断带来楚国今天丢了几座城,折了几万兵的坏消息,使屈原时时处在悲愤之中。已50多岁的人了,为了不使屈原为世事所扰,女媭把家迁到了家乡的花园洞。

(13)、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14)、在屈原从政期间,他始终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不仅通过改革使人民得到好处,而且在自己身处逆境时,仍牵挂着人民。

(15)、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16)、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17)、《离***》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愁也。”《离***》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18)、在中外驰名的美人窝桃花江畔,有座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凤凰山座落在桃江县城之东,磅礴蜿蜒的资水与群山拥簇的桃花江在此汇合流入洞庭,碧水丹山,景色奇特。在这里遍布着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桃江时的足迹。至今仍传颂着屈原在这里呵壁问天,一口气对天、地、自然、社会和历史提出173个问题,创作了被誉为“千古奇文”的《天问》,后人因此在这里为纪念屈原,建有天问阁。

(19)、写的是一个男子喜欢上了一个采野菜的姑娘,用诗歌来表达爱慕。先生认为这是山野之人胡乱唱和的,都是野文,登不了大雅之堂,不应该带到学宫里来。屈原还是觉得这首诗不错,先生认为他是不听自己的话,学生应该以老师的话为训条,于是就用尺子责罚他。

(20)、据***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曾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桃江籍人士蒋南华考证,在顷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86年)的金秋时节,屈原离开“汉北”(汉寿沅水牛鼻滩)、“狂顾南行”,渡“长濑”,“溯江潭”,途经沧浪之水,“宿北姑”,翻越崎岖的林间小道,于公元前285年春到了今益阳桃江地南的“溆浦”(《抽思》:“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轸石岁嵬,蹇吾顾兮。超回志度,行隐进兮。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2、屈原的诗爱国诗

(1)、中华诗文学习《国庆节|爱国诗词佳作十首,你最青睐哪首?》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

(5)、流放期间,屈原没有官职,虽心有余但力不足,对于***的兴衰,官宦的腐败只有阵阵悲叹,所有的心声化为诗歌之中,他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6)、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他作为使者出使齐国,以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说服了齐宣王,完美的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由于屈原的一些变法主张触犯了贵族之间的利益,召到众人的诬陷,楚怀王渐渐疏远了他,最终屈原被流放到汉北一带。

(7)、参赛队员个个激情饱满,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大家带入了一个诗的世界,引领现场观众一起回眸d的百年历史,感悟传统文化,感恩先烈,珍惜现在,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

(8)、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

(10)、“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

(11)、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以大败告终,还失去了汉中之地,在此情况下屈原被再次召回派往出使齐国,屈原也不辱使命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因为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被骗入秦,客死秦国。新君接位,屈原又遭到迫害,再次被流放,辗转多地,历经数年。

(1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3)、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14)、 路慢慢其修远兮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5)、屈原长期住在花园洞,还可从屈原写的很多诗句中得到证实。他在这里写的《离***》诗云:

(16)、《桃江县志》还载:“花园洞原有古庙,内祀屈原朔像,俗称凤凰庙,今已无存。”

(17)、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18)、屈原两次被流,儿女妻子都没相随,只月女媭和一书童随他浪迹天涯。怀王二十五年(公元304年)36岁的屈原第一次被放逐。他在沅湘之间流浪,写下了著名的《离***》。在诗中,他有一长段专门写女媭***他:“鱼玄就是因为刚直不阿,被杀死在羽山之野,……世人都结澡营私只顾自己,你为什么一意孤行听不进劝告?”《离***》诗中有“女媭之婵媛兮,甲申之詈予”句,意思是:“我心爱的女伴和婵媛,反反复复劝我吐心中之言。”郭沫若考证女媭就是女伴,即是他的侍妾。这女媭是桃江人氏。屈原到桃江,也可说是冲着桃江美女而来。

(19)、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20)、今天,宋词君想分享35首经典的爱国诗词,让我们在诗词中,体会他们壮志豪情吧!

3、屈原的爱国诗是什么

(1)、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2)、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我已栽种春兰九畹地)。

(4)、其他地名还有鸟嘴山,传说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传说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传说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5)、一次在课堂上,先生正在表扬屈原写的文章,先生发现屈原正在抄写什么,就问了他。屈原告诉先生自己抄写的是外面听到的一首诗,先生听后很高兴,就让屈原背出来。可是屈原背完后,先生听了很生气,因为屈原背的是一首民间情歌《关雎》。

(6)、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7)、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8)、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9)、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他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

(10)、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11)、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12)、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13)、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14)、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15)、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16)、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17)、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8)、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19)、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2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4、屈原写的爱国诗

(1)、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

(2)、进去便是书房村,“书房村”是屈原住的地方,古名叫书房屋场,现遗址是明以后的老屋场。规模很大,有十多亩地宽。

(3)、这些传说说明屈原曾在此从事种养,春种秋收,为时很长。不是临时居住,是第二故居。屈原在花园洞真正过了一段恬静的田园生活。这就证明了郭沫若大师说的:“像《离***》这样的长篇大作,作者必须有精神上和体魄上以及相当的经济余裕才能产生。”

(4)、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5)、《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6)、后来,虽然家里为他迎娶了一显赫家族的女子为妻,仍忘不了桃花江畔的女媭。

(7)、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

(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9)、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10)、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11)、其《抽思》云:“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这句诗表达了屈原报有远走高飞的想法,可看到人民的灾难后,不忍抛弃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又镇定下来。这些诗句都生动地流露出他对家乡百姓真挚的关切之情。

(12)、据益阳日报记者孙国基搜集整理的《屈原与桃花江的故事》一文传载,屈原18岁那年,因才华闻名天下,成为楚怀王的文化侍臣。这年秋天,怀王到洞庭湖游猎,在湖中岛上射鸟追鹿吃烧烤,是楚王每年必有的游乐节目。这次随同前往的还有大将军屈匄,他是屈原的叔爷爷,在怀王疯玩几天后的休整期间,屈匄抽空到驻守资江与洞庭湖入口的一座军营里视察劳军,叫上屈原同往。这个有六千军马的军营在现在的益阳市李昌港(益阳电厂对岸,九十年代建益阳火力发电厂推山时,发掘出2000多座战国军人墓葬,即为此军营病亡或阵亡将士)。屈原在军营门口与一玩耍的少女一见钟情。那女子五岁,长得十分清纯,周身焕发一种灵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一打听,女孩叫女媭,军营最高长官司的小女儿,家住桃花江的花园洞,这天是随母亲来军营中探亲。

(1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14)、屈原看到后很害怕,就告诉父亲自己不到学宫读书,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这会先生正好出来了。就这样,屈原拜见了先生,从此就在学宫读书了。在学宫里读书,屈原最聪明,很听话,也很用功读书,写的文章总是受先生的称赞。

(15)、译文: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16)、楚国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屈原也对这样的风气深***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害***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屈原的变法也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17)、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和爱戴。而每年的端午节,全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方式怀念这位诗人。他是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指明灯,今天LEAD立德人物君就带你走进他的世界,去领略这位诗人传奇的一生。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好友杜甫曾用这样的诗词来描述他。屈原毫无保留的热爱人民的思想不仅表现在行为上更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19)、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20)、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5、屈原的一首爱国诗满江红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

(2)、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4)、《竹枝歌》本楚声,幽怨恻怛,若有所深悲者。岂亦往者之所见有足怨者与?夫伤二妃而哀屈原,思怀王而怜项羽,此亦楚人之意相传而然者。且其山川风俗鄙野勤苦之态,固已见于前人之作与今子由之诗。故特缘楚人畴昔之意,为一篇九章,以补其所未道者。

(5)、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版权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8)、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9)、这里说的山皋,是依山傍水的高地,指的是桃江资水之滨。那时从荆州至长沙,有一条骡马古道,必须经过桃江。这条古道一直延续到唐代。《新唐书地理志》载:“望浮驿为唐代1639个驿站之驿路由荆州至长沙。”这望浮驿就是古桃花驿站。

(10)、四年后,22岁的屈原被怀王任命为左徒(副丞相,负责内政与外交)。这年秋天,他在为楚国一次空前盛大的祭祀活动创作歌词时,其中《山鬼》一篇中,那个住在竹林中美丽的山鬼,原型就来自于这位桃花江女子。

(11)、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清《一统志》载“凤凰山,在益阳县西65里的桃花江,传为屈原作《天问》处。于此渡江,而行吟泽畔,即《楚辞》、《涉江》处也。”这里明确指出屈原涉江,就是资江的桃花江段。

(1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14)、屈氏家族虽然与楚国同姓,但与楚国的王公贵族相比只能属于远离王族的疏族,屈原的父亲伯庸一生不得志,他身居僻壤,靠着世袭的食邑过日子,虽家道中落,但也在一般人之上,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对屈原也抱有极大的期望,可能是自己是儒家弟子的缘故,他不喜欢屈原迷恋那些民间的东西,以免荒废学业,只让屈原读私塾里的书,但久而久之,私塾里的书也远远满足不了他了,于是他便到处收集各种书来读。

(15)、“游人”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6)、屈原在花园洞定居,还可在古籍中找到记载:民国《益阳之胜地与名人》载:“花园洞,凤凰台南五里,石鼓数座,相传为屈原读书处。洞口有三闾桥,洞内有原女绣英墓……”

(17)、译文: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

(18)、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19)、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20)、北大著名教授游国恩主编的《离***纂义》一书中解释,一畹为三十亩,就是二百七十亩,真是大规模了。说明是很大的庄园,这是说兰,还有蕙百顷,是实际种植,而不是像有的注家所说:“隐喻培育人才。”

(1)、其实,只有女媭最理解他,所以她才生死跟定屈原,从第一次流放到第二次流放,从汉水到湘江,到沅水上游的穷山***水,再回到家乡桃花江。

(2)、译文: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3)、屈原酷爱兰花,象征着他的品格。他在花园洞种花百亩,地点就在花家坪,也有人说,整个花园洞都是屈原的花园。

(4)、古益阳县境的桃花江地区(今为桃江县),早在3000年以前就是楚国始社熊绎所在三苗国的中心地域。熊绎的先辈鬻熊曾为周文王之师,而三苗又加盟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因此周成王封赏开国功臣时,熊绎被封于楚令居长沙,史称长沙国。所以桃江自古就是楚国的发祥地,历史极为悠久。在马迹塘、武潭、灰山港、大栗港及甘泉山相继出土了商代提梁卣、西周早期马纹簋、西周夔纹铜鼎及战国虎钮錞于、战国铁锛和西汉时期的四铢半两、五铢钱等数千件古代文物;在花果山、桃花江、湖莲坪、天湾、龙拱滩、马迹塘、杉树仑、石牛江、武潭、金光山等地所发现的十余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和数座商代、东周及汉代的古墓群,均是桃江历史最好的见证。当时的桃江既为楚祖神农氏和熊绎始封之地,又是楚国的粮仓。唐尧时期的武陵高士,尧帝欲拜为师的善卷,曾在桃江善溪隐居;而春秋时期与孔子同时的高士“楚狂”接舆又是桃江修山附近的舒塘柳(陆)溪人,因此,桃江自古是一个“山深水曲,木茂土肥,老者古而朴,壮者健而驯,幼者秀而慧,衣冠不饰,礼义相先”的礼仪之乡(清·湖广总督李瀚章《游洪崖寺记》)、屈原几纪艰难跋涉来这里“天问”而“迷不知吾所如”,显然并非是无心的盲动。加上传说中屈原娶了桃花江美女女媭为妾的原因,所以才有屈原自顷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5年),至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在桃花江生活定居七年的原因。

(5)、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

(7)、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8)、据胡则丘《屈原第二故乡》考载:屈原长期在花园洞定居,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进花园洞有个地名叫下马坪,传为屈原进村下马的地方,也是来访客下马的地方。“三闾桥”也在此处。

(9)、花园洞是桃花江东岸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村里有百来亩良田,山上有苍松和翠竹,林中的映山红和各色兰花草远近闻名,因此叫花园洞。一条小溪把村子分为两半,从村口流出,汇入桃花江。屈原喜爱这里的山,这里的花,尤其是兰花。于是高兴地住下来了。

(10)、据《读史方舆记要》所载:“溆水《汉志》作序水,一名溆溪,又名溆川,《楚辞》所谓溆浦也。源出鄜梁山,西北流入沅江。”而此山正在桃江。1978年在县境三官桥乡出土了一块唐碑,上面清楚的记载:唐以前益阳县桃江地段叫浮梁乡,亦即鄜梁山,已载入1993年出版的《桃江县志》。民国孙家杰著《益阳之胜地与名人》,所载“屈原古迹”中也证实了溆浦是指桃江:“……又涉江篇曰沅、曰湘,距资不远,曰溆浦,则益之西境,意原涉江南常溯迴于此。”

(11)、“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

(12)、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

(13)、“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衍?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屈原《哀郢》),这是屈原在流放生涯中亲眼所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情形,于是以诗歌的语言来谴责造成这灾难的祸首。

(1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5)、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16)、译文:我要毫不动摇地守住正道,宁可毕生处于黑暗之中。

(17)、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

(1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9)、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

(20)、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上一篇:屈原的诗词经典诗94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