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句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08条

admin 2024-03-14 22:53:12 1,827次浏览

关于三国演义的两句歇后语

1、三句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2)、小说家清晰地意识到,忠诚的两个不同取向尽管往往被混为一谈,但终归有其悖谬的一面,只能用一种更高的意识形态原则加以统率。

(3)、却说诸葛丞相在于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4)、“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5)、我和三国演义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流向碧蓝的大海,只会一直川流不息,永远也不会断。

(6)、(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7)、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8)、桃园三结义(第一回)   义薄云天的忠义思想

(9)、歇后语的故事: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10)、七擒孟获(第九十回)关心人民疾苦,注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11)、故事背景: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13)、三顾茅庐、隆中对(第三十八回) 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敬才爱才

(14)、(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15)、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16)、《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17)、对着张飞***刘备——找气惹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8)、《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9)、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20)、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2、写两句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2)、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3)、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4)、如何将正义与道义完美地捏合到一起,这是小说叙事难以回避的大问题。其实,自开篇桃园结义而始,小说家就明显给出以江湖道义依傍家国大义的思路。不可低估这套私盟为公义的叙事话语,作为结契的大目标——“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下安黎庶”,首先是维系汉家社稷,同时涵纳了相应的组织和纪律,包括士者的忠诚、勇敢与节义。此后在刘关张和蜀汉阵营的叙事中,为此设计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感人情节,如关羽千里护嫂寻兄,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君臣之义、兄弟之情一并写入,而诸葛亮斩马谡则是尽法而尽情。

(5)、贬:曹操为人***诈如狐,打着天子的旗号,干着算计诸侯的勾当。

(6)、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7)、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先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活不过来了。

(8)、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9)、·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10)、〖来源〗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1)、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12)、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13)、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吧!《三国演义》是一篇大型原创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后,也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着重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芧盾和斗争。

(14)、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5)、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6)、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17)、民间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

(18)、·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9)、小说在编织蜀汉神剧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完全回避它走向衰亡的若干缘由。最严重的挫败自然是荆州之失。因关羽被害,刘备率师伐吴,结果兵败猇亭,又殁于白帝城。同样,关羽的噩耗亦导致张飞之死。小说不是绕过这些对蜀汉不利的史实,只是挫折之后又不断注入新的叙事动力,让读者欣喜之中产生新的期待。如,刘关张之后,诸葛亮重拾连和东吴政策,很快扭转了外部局势,其国内情形转而蒸蒸日上:

(20)、多用于体育竞技,当有两个实力相近的选手出现对决时,作为观众对失败者的惋惜之情!

3、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谚语

(1)、智取瓦口隘(第七十回)粗中有细,有一定见识和谋略

(2)、包拯的亲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后,行为不检点,丝毫没有包拯的半点作风,他贪赃枉法,本以为能够逍遥法外,但是作***多端,人神共愤,最终纸包不住火,事情败露,案件的处理上几经周转,就应差阳错的到了包拯手上。

(3)、狗立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去了家里。三几下就把几只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狗又使出浑身解素,不一会儿,老鼠一个个被狗杀得片甲不留。 

(4)、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5)、鲁迅说《三国演义》要写曹操之“***”,结果倒像是“豪爽多智”,而类似的悖谬还见于刘备与诸葛亮:“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小说史略》第十四篇)按鲁迅的看法,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似乎往往用力过甚,以致出现反面效果。这不能不说是叙事悖谬的几个显例。关于“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民间向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无疑亦是受众的一种共识。

(6)、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谋略过人

(7)、“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

(8)、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9)、笔者认为,鲁迅在《***小说史略》及《***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关于古代小说的研究,主要追溯其缘起、著录和体式之沿革,或亦涉及叙事艺术和审美批评,自有洞贯灼见,但未必都是不易之理。即如“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之说,就很有讨论余地。应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

(10)、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举贤妒能。

(11)、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2)、(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3)、曹操带兵南下江南,杀的刘备东奔西逃,打下江夏。临江陈兵,号称80万,预攻孙权,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

(14)、孙权、刘备在强敌进***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曹操仓皇逃路,羞于华容道,返回只有千余骑。

(15)、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6)、《红楼梦》被历代文人尊为四大名著之首,清代曹雪芹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从主角贾宝玉的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17)、“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18)、对着张飞***刘备——找气惹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9)、     《草船借箭》这一章节讲述了诸葛亮用巧妙的办法”借”来了十万支箭;《空城计》讲述了诸葛亮用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吓走了十五万大军……

(20)、赤壁之战(第四十九回)三气周瑜(第五十六回)气量小,嫉贤妒能

4、关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歇后语

(1)、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这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心里慌张起来;一时失去主张。神:这里指“神思”。

(2)、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3)、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4)、--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5)、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意欲行刺,但没有成功。曹操慌忙逃走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土抓获,押见县令.中牟县令陈宫见曹操忠义,不但不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同曹操一齐逃走。来到成皋,天色将晚,曹操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兄弟,我们到他家歇一宿如何”陈宫道:“最好。”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吕伯奢。吕热情接待,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酒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6)、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原挨 一个愿挨

(7)、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刘禅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师表》。 次年春,他率军伐魏。由于他忘记了刘备的忠告,派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败。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马谡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8)、典故:姜维北伐时,当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主簿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像样的人都没了,廖化那样的大将居然要去做先锋。

(9)、(释义)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他可谓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依旧不动摇,一心想找到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10)、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被后人敬仰并尊为***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11)、《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1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名)之口。

(13)、·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14)、·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5)、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16)、(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17)、夷!正么香,原来主人拿了条鱼给猫,还用手摸了摸猫的头,赞猫有用。 

(18)、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19)、•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20)、曹操就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5、关于三国演义的两句歇后语有哪些

(1)、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袁绍偏偏不听,觉得献帝是个废物,把他弄来还得养着,怪麻烦的。可见袁绍根本不是个***家,虽然空有雄兵猛将,却不懂军事不过是***的工具,最后难免失败。

(2)、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云长,他勇猛忠烈、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洪钟。如果在生活当中真碰到了他,我可能被他的样子都给吓破胆。

(3)、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4)、我首先准备好剪刀、卡纸、水彩笔,然后拿了一张蓝色的卡纸,画了起来。

(5)、赤壁大战前夕,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6)、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 )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7)、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8)、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10)、吴承恩不仅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还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

(11)、性格: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12)、故事: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13)、性格: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4)、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进行评价。

(15)、一个***儒家思想的典范在***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如果我们***人都以***人的这种西方解构主义、批判主义的方法去解读我们的国学经典,那么,我们的传统美德危矣!我们的传统文化危矣!我们的未来危矣!因此,我们的解读国学经典故事的时候,应该要把握住核心的东西,如谦让的美德,有些事情不必要太过于较真(要真这么较真,是不是可以理解:华盛顿砍掉父亲的树以后为什么那么诚实?那是因为斧子在父亲手上),否则,我们的文化将一无是处!******在前不久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作为***人,要“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尤其要警惕西方***瘤思想的入侵,如果,我们连自己最宝贵的文化都守不住了,我们的未来就很危险了!

(16)、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17)、(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8)、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19)、包拯,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20)、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说狗是无能鬼,连猫都怕。 

(1)、《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传,作者施耐庵,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2)、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I***N:9787108064226定价:00

(4)、(74)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5)、《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6)、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7)、▲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2019年5月

(8)、在阅读中这样的概述很容易被忽略,但这是小说家确立的一种叙述基调。接下去便是诸葛亮征服南方蛮夷的战争,“七擒孟获”写得绘声绘色,大为提振人心。然后进入“六出祁山”的连续征伐,因为已将战场推至魏境,不难让人对蜀汉的王者之师正义之师充满期望。其实,蜀军进入的只是魏国边陲之地,尚且不能据而有之——即便按小说描述,诸葛亮最终也是寸土未得。然而,读者脑子里不算这本账,人们印象至深的却是蜀军捷报频传:陈仓道口斩王双,木门道中狙杀张郃,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小说家笔下蜀军总是胜多负少。纵然遭遇“失街亭”而深陷危局,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继而“斩马谡”更将诸葛亮治军之法、德、情一并提升和完善。改编为京剧的《失空斩》可以说是浓缩了这部小说最重要的叙事策略,也即如何将实际的不利转化为精神层面的胜利。

上一篇:跟爱情公寓类似的电视剧105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