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论语拼音版133条

admin 2023-10-26 18:25:10 1,827次浏览

孔子语录论语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拼音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如果我们认为孔子的论语只有一种或几种解释,那它很定会被历史所淹没。之所以两千多年后提起他还是如雷贯耳,只能说明我们至今为止还承载着它的智慧。

(6)、译文: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的使命很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他们以施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到死了之后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2)、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予以讲求,听到道义所在不能前往,有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自我评价)他这个人,发愤用功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17)、    所以,这句话实际讲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仔细想想,也许孔子当时只想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2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2、孔子语录论语拼音版

(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

(3)、·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4)、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6)、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啊.”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8)、    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论语》"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2)、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15)、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3、孔子语录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孔子说:君子不应当像器皿一样(只供一定用途)。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5)、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8)、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孔子《论语》

(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孔子《论语》

(11)、    所以,“以德报怨”并不是孔子在提倡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孔子真正的价值观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直”,可以解释为“公正合理”。

(12)、论语,始于《学而》,终于《尧曰》,亦无形中对应了孔子由“内圣”至“外王”的道路。

(13)、《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1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8)、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9)、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2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孔子语录论语原文及翻译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

(6)、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9)、子在陈,日: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10)、孔子说: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就会有害了。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 孔子对季氏说:“他用给天子跳的舞蹈在自己的庙堂上舞蹈,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4)、·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15)、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8)、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论语公冶长》)。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5、孔子语录论语初中课文

(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3)、·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6)、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子《论语》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1)、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6)、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1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20)、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2)、·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

(3)、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    看电视剧时,特别是古装片,经常会听到一句这样的台词:“主公,你要三思而后行啊。”首先要声明,古人说“三”,一般并不指数字“三”,而是次数很多的意思。但这句话后面还提到了“再”,所以仍可看作数字“三”。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6)、论语孔子语录_孔子语录论语孔子语录_孔子语录_子曰:曼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篭再,斯可以.)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2)、(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3)、《论语》十九则: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14)、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5)、(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6)、·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看重道义,小人只看重私利。”

(18)、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20)、·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反对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9)、孔子说:能够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11)、    翻译一下,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13)、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孔子《论语》

上一篇:奥林匹克运动格言是谁提出的118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