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图片141条

admin 2024-01-04 18:14:34 1,827次浏览

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

1、因果的佛语

(1)、太子出家后最初到哪一国去乞食?当地人民看到太子乞食觉得奇异吗?

(2)、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3)、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4)、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答: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6)、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何必事事那么在乎,更不必处处那么计较。人这一辈子,不过百年,没必要过分苛求什么,奢望什么,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努力过好每一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远望天边云卷云舒。苛求太多,烦恼就多,奢望太多,痛苦更甚。

(7)、原来他们竟然也全是佛弟子,很多人都不知道!

(8)、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9)、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答:在家佛教徒要修十善业才能得到身口意的三业清净。

(11)、答:佛法之目的,在教我们怎样去止恶行善,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自利利他,成就佛道。

(12)、或说四面都是刀山,空中有八百万亿极大的刀轮,旋转落下,如雨点般的密接,一着罪人的肉体,立即首足分离,肌肉狼藉,哪里还有纤毫的完肤。  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

(1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4)、觉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5)、生不能养其口体,进一步说,既不能供奉父母的佳肴美味,当然就无从滋养和维持父母的口体,所以说:“生不能养其口体”。

(16)、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者,一切“身口所费”,没有一样是自己辛苦得来的,都由施主们的勤劳得来而供给我们所用的,所以说:“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我们怎能不报施主之恩?怎能不依佛法如法奉行?

(17)、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利人天,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

(18)、太子出家时多大年龄?当时怎样离开王宫去出家的?

(19)、答:因为他预言太子将来可做统一全世界的“转轮圣王”或博学的“一切智者---佛陀”。然后净饭王也向太子致敬。

(20)、856:不信有地狱饿鬼,就来看看你身边的六道!

2、佛语经典语录因果善报图片

(1)、“暂离而又入”,与朝出而暮还,其义是一样的。

(2)、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我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3)、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子孙近在身。不信吃斋多布施,但看眼前受福人。

(4)、答:阿私陀仙人起初欢笑,后来悲伤流泪。他欢喜的是太子将来会成为佛陀;悲伤的是自己年老,不能看到太子将来成为佛陀。

(5)、从这事实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就是我人对某一宗教或某一学说,不感同意而欲以文字言说来评驳时,首当对这一宗教或学说,加以虚心的研讨一番,然后针对他的某一种或多种问题予以驳斥,始能真正的破斥了它。像韩愈那种主观而又盲目的态度,不但有失学者的风操,且在历史的记载中,留下一个笑柄,对佛教固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害,对自己学者的声誉,却是大大不利的。  再如一个出家人的俗家,假定家境清寒,双亲无人奉养,那你出家的儿子,亦不能对父母置之不顾,仍得负起奉养责任的。如我国清朝的玉琳国师,就曾接他母亲到寺中去侍养的。他将檀那平时供养他私人的钱,分作五份:一份供佛,一份流通法宝,一份奉养其母,一份自己受用,一份与众结缘。这是多么合于情理!所以出家佛子,同样是孝敬父母、侍奉父母的。  弥沙塞部五分律中,明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曾有这样的话说:“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必得重罪”。

(6)、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7)、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8)、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9)、苦从哪里来?据《杂阿含经》说,苦从执着而来

(10)、如智论说:“众生无上者,佛是”。所以众生这个名称,是通于十法界的。分别而言:1天上是着乐的众生;2修罗是嗔疑的众生;3三途是受苦的众生;4人间是苦乐参半的众生;5二乘是自了汉的众生;6菩萨是大道心的众生;7佛是无上众生。  念诸佛恩,因佛是度脱我们出离苦海的。

(11)、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12)、随后受访时,她表示自己与丈夫已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儿子由双方共同抚养。

(13)、回顾梁静茹和赵元同的12年情史,他们性情相似,志趣相投,一度被媒体盛赞为神仙眷侣。

(14)、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15)、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6)、此狱颇为希奇,就是人在世时,如果你浪费粮食,糟踏五谷,比如说吃剩的酒席随意倒掉,或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吃两口就扔掉。死后将打入舂臼地狱,放入臼内舂杀。希奇的是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说话,特别是脏话,秽语,骂街,死后同样打入舂臼地狱受罪。所以提醒大家,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特别是骂街。

(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9)、又不禁觉得幸运,曾与金庸先生的文字相逢,人生才不至于如此落寞。

(20)、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3、佛说因果报应名言警句

(1)、佛法行者,如一味的重视戒定而忽略智慧的修习,那所收到的成效,充其量不过是享受人天福乐而已,要想了生脱死,是决不可能的。可是学佛,无非是为解决生死大事,因而非修学智慧不可。  我们从无始以来,所以一直沉沦生死苦海,原因就在还未将我们本具智慧开发出来,以致无法冲破生死的网罗。

(2)、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3)、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4)、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5)、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6)、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7)、你的官运财运自然双丰收,国家会重用提拨你重要岗位,当了官,把d交给你的任务,做好完成好,一切按原则办事,做为d员,铭记入d宣誓,严格要求自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薪酬随着水长船高,你本人的名声大大提高,

(8)、你若是常存善心,行善事,终会积攒福报;你若是存恶念,做坏事,终会承受恶果。

(9)、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10)、凡谋害亲夫,与人通奸,恶意堕胎的恶妇,死后打入冰山地狱。令其脱光衣服,裸体上冰山。冷~另外还有赌博成性,不孝敬父母,不仁不义之人,令其裸体上冰山。潘金莲定在!

(11)、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2)、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如忏悔文说:“从于无始,以至今日”,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们与一切众生,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的生生不已,形成了一个生命长流,“常在生死”中受诸痛苦包围,而“未”能够“得”到“解脱”。

(14)、婆罗门回答:「我将所有的财物都交付给儿子,还为他娶妻。没想到他成家之后,竟然不愿意抚养我,要我离开。我现在一无所有,只好沿路乞讨。」

(15)、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16)、6)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17)、答:五根的“根”是能生善,五力的“力”是能破恶;因生善的“根”增长,便有破除恶法的力量。

(18)、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19)、答:佛世时有杀人外道,在途中斩行人之手,以为指蔓(màn),称为指蔓外道。其恶事震撼了憍萨罗国的人民,大家都很怕他。结果受佛陀度化,出家为比丘。鸯哥摩罗说:“有人以刀杖正道,或以钩鞭正道,佛陀不用刀杖,徒手调伏我。”鸯哥摩罗过上了比丘生活。他在舍卫城街上托钵,有人向他投土,或向他投石,有时头部受伤,有时毁了衣裳。佛陀安慰他说:“圣者必须忍受,唯有忍受,如今,你在偿还已往所犯的恶业啊。”

(20)、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4、佛学因果哲理句子

(1)、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2)、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修身;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是修心的根本方法。

(3)、古德说:“十方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谓披毛戴角,就是做牛马来还宿世业债。    关于这个,现在说个事实证明:过去有个出家人,是很有道心的,一心住茅蓬用功。住茅蓬修行,不能不生活,当时有母女二人,供养他的衣食,让他安心办道,不必下山募化。这个僧人在山中,虽一住即二十年,但始终未悟禅理,不免感到甚深惭愧,并且常常这样想:我老是如此受人供养,工夫又不相应,将来怎样报答人家?由于动了这个念头,就想到处访师学道,以期得明心地,一天将这意思告诉信徒,并向信徒辞行。信徒虽很恳切的挽留,并且表示愿终生供养,不必再到别个地方去。  出家人将自己的真意告诉信徒说:我不是不喜欢这个地方,而是因为未明心地,长期的受你们供养,这是难以消受得了的,不能不到诸方去参学,以求了脱生死大事。信徒见师心意是这样的决定,当然不便再多请求,唯祈恳留再住数日,做一件衲衣送师御寒。  师见信徒这样的恳切,也就接受她们的请求。母女利用这个短短的时间,在家里裁缝衲衣,一针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做好了后,再包四锭马蹄银,送师在路上做路费。某日,母女二人,诚心诚意的送到师那里,师亦老实的将之接受下来,定于明日动身离去,晚上照样精进坐禅。  到了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里拿着一旗,后面还有数人,随之鼓吹而来,另外又有数人,扛一朵大莲花,到达师的面前,该童子对师说:请你上这莲台。禅师听说以后,心中暗暗在想:我是修禅定的,从未修过净土,怎么会来接我往生西方?这不是事实,恐是魔来扰乱我的,于是就不理他。但那童子,仍一再的劝请,要师不必久延。师在这样情况下,就拿了一把引磬,插在那莲花台中。时候一到,青衣童子就又率领来人鼓吹而去。  就在第二天的早上,其徒家中的母马,竟然生下一把引磬,马夫见了很以为怪,就去报告主人,母女走去一看,见该引磬,原是师物,不知什么原因,会走入马腹中?不觉大为惊骇,立刻驰至师处,而师正要动身,问师曾失去什么东西?师说没有少了什么。母女将引磬拿给师看,并说这是师父的东西,怎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其师见到引磬,听到这样说话,同样的骇得汗流浃背!乃作一首偈说:“一袭衲衣一张皮,四个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足,几与汝家作马儿”。说完这偈,就将衣银还给她们母女,而自己孑然一身去参访了。  从这故事,可知出家比丘,若不如法修行,信施的确难消。不过,在末法时代的今日,真能洁身自爱的出家人,确实已不多见,多数是随波逐流,甚至甘于鄙俗的。但站在护持正法的白衣立场说,是不应该訾议出家人的过失的,因这无益于佛教,且对佛教有不利的影响。  在佛教中流行着这两句话:“钱归山门,福归施主”。出家人是不是如法的用功修行,这是出家人本身的事。做个有道的僧人,自有他的功德;做个无道的和尚,自有他的过失。发心供养的施主,只是依法不依人。人可能有不理想的地方,法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照着法去做,总不会错的。如布施贫穷有布施贫穷的功德,如供养三宝有供养三宝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唯属自己所有,别人是得不到毫分的。所以做在家的佛弟子,应站稳自己本身立场,其它一切可以不管,以免招来谤僧罪过。

(4)、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太子听到奇沙娥达美的诗后,是否有所感动?对她有何酬谢?

(6)、答:太子在禅定中的第七日夜里出现魔境扰乱,即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惑他,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魔王被降伏了。

(7)、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

(8)、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9)、答:佛陀的信徒,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贫民、乞丐、奴隶,应有尽有,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济度众生的伟大表现。

(10)、缘分来时,犹如花开;缘分去时,犹如花落。花开有须臾,一眼也万年。

(11)、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12)、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13)、所谓众生:再就名字说,是指众多具有情识活动的生命而言。不但世间的六凡,叫做众生,就是出世的四圣,亦名众生。

(14)、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15)、“因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就得去参悟佛经,短短几个字道不尽因果。

(1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7)、答:不杀生戒是禁止杀害一切生命;不偷盗戒是禁止偷取别人的财物。

(18)、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9)、答:人生佛教目的重在改造现业,努力行善,受用佛法,以佛陀为模范,培养健全人格,解除烦恼的缠缚,内心清净,便可建立人间净土。

(20)、答:饮酒有六种过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其家业日日损减。

5、佛曰经典语录因果报应

(1)、答: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

(2)、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3)、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蝡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

(4)、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佛陀在竹林精舍时度了两个很有名气的外道出家,叫什么名字?

(6)、如《南史·高逸传论》指出:“今则十恶,坠及五无间地狱,刀树剑山,焦汤猛火。”与“十恶”相反的,称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标,所谓“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

(7)、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教的经典佛语句子,欢迎大家的阅读。

(8)、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9)、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11)、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佛在经中告诉我们“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事实的确如此。吾人从无始来,不息的轮转在生死中,彼此互为父母子女,已经不计其数。今生是我子女的,过去极可能是我的父母;反过来说,现生是我父母的,宿世当然亦极可能为我的子女。

(1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3)、2《思益处梵天所问经》中,何谓菩萨其心坚固,而不疲倦?

(14)、答:被无明烦恼所蒙蔽,颠倒妄想、愚痴不知解除。

(15)、现在所谓三时,是适应中国的风俗,佛教过午不食这条戒,未能在中国实行,所以不论丛林小庙,出家人都吃晚饭的。

(16)、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17)、传说,佛教初兴于印度之时,并没有颜色与样式统一的袈裟,而且袈裟都由修行者自己准备,因此颜色与样式各不相同,甚至有的都不能与普通大众的穿着区分开来。

(18)、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1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0)、佛语因果报应懂得因果的人,他不会去做坏事,他不敢做恶事,因为他知道今天做了坏事,一定会有果报的,犹如在人间告诉你们要懂得法律一样,如果你不懂法律,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法律的话,你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会造出很多的恶因出来,所以师父给你们讲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因果,因为恶果灾难你不让它的恶果种子长大,它就不会成熟,不会有报应,所以我们不要去动坏脑筋,动坏脑筋实际上就是在动恶因,如果我们再去做坏事情,就是又在碰它了,就像我们碰癌细胞一样,不要去碰,它就不会长大,对不对?你今天碰碰它,明天去碰碰它,会越碰越痛。

(1)、明明知道自己在男女关系上控制不住,就千万不要去乱看,去乱动,如果是钱财,就不要去接触。所以师父给你们讲,如果你触动任何事情,才会加速它的发展,今天你不停的去碰善因,你就会有不停的善果出来;今天你不停的去碰恶因,你就会有恶果出来。

(2)、答: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3)、亦作“水月镜花”。《大日经》等佛经载有十喻:幻、阳炎、梦、影(谓镜中之形像)、乾达婆城(海市蜃楼)、响、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浮浪、虚空花(病眼昏花,于空中所见的种种花状幻象)、旋火轮。密宗以此十喻观想此世界虚幻不实,而离贪染执著。故此中“镜”乃指镜像,“花”指虚空花。《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后来人们多解作镜中花,水中月,用来比喻诗文中空灵的境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4)、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5)、报师长恩:除了非佛教徒,出家者,不但应报出世间师长的恩,即使世间师长的恩,亦同样的应思念酬报。在家者,世间师长固应予以酬报,而出世师长更应思念酬报,因在家学佛的人,要想略为了解佛法的义理,亦是从出世间师长那里学习而得来的。

(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8)、此外,「配戴袈裟」也具有免难消灾的效果。此例源于大鹏金翅鸟啖龙的起源:金翅鸟俗谓大鹏鸟,专门吃龙,每日必食大龙一条,小龙五百条才得饱足。所以金翅鸟每天都用它的翅膀打开海水,捉龙而食。龙王求救于世尊,佛以袈裟赠与龙王,教其及眷属各披袈裟一丝,便可避免金翅鸟捉食之难。金翅鸟看见龙身上有袈裟,都不敢捉食,便也饿着肚子跑去向世尊求救。佛嘱咐其勿捉龙食,而敕声闻弟子每于用斋时,施食金翅鸟甘露法食。故现今侍者施食偈言:「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即导源于此。

(9)、佛法传入我国,由于气候关系,必须具有四季厚薄不同的衣裳,来适应四季冷暖不同的气候。如果我们安享其成,而不知道爱惜,试问罪不罪过?  作为出家人,更应常常作这样想,不可有不称心的想法,亦不可有不爱惜的心理。如以饮食言:佛要我们食时,必须心存五观,于五观中的第一观,就是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可见佛是怎样重视比丘们的珍惜衣食。食时五观-此五观为

(10)、答:八正道的正语、正业、正命就是戒学;正念、正定就是定学;正见和正思惟,就是慧学;正精进策励戒定慧三学的完成。

(1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2)、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13)、858:厉害了,我的爷!67岁古稀年龄活出27岁的风采!逆生长秘诀就是...

(14)、今为大乘,普利人天,“今为”发心趋求“大乘”,“普愿利”济一切天“人”,所有无始以来一切众生,无不在自己的悲愿中,予以普遍的摄化。

(15)、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6)、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

(17)、一桩十世前的冤仇,十世后虽是身为高僧,只因一念名利心起,还是逃不了因果的报应,这个真实的故事,给我们的警醒不可说不小,谁还会轻忽任何一个念头的生起?谁还会怀疑因果的公正呢?

(18)、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19)、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20)、涅盘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1)、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2)、这是一层为畜生申冤的地狱。凡在世之人随意诸杀牲畜,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上。那么好,死后打入牛坑地狱。投入坑中,数只野牛袭来,牛角顶,牛蹄踩。

(3)、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洋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为什么说念生死苦?因为我与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常在生死轮回,不能解脱。人间或天上,这里或他方,出没有万端,升沉只片刻。时而是天,时而是人,时而是地狱畜生饿鬼。黑门(地狱)早上出去晚上就回来,铁窟(地狱)暂时离开很快又进入。登上刀山,就是身体无完肤;攀上剑树,就是寸心都割裂。热铁不管饱,吞下去肝肠尽烂。洋铜不止渴,喝下去骨肉粉碎。利锯肢解(刀锯地狱),断了再续接;巧风吹动(地狱业风),死了活过来。猛火城中(猛火地狱),忍心听那鬼哭狼嗥的惨叫?煎熬盘里(煎熬地狱),谁来看那痛苦不堪的呻吟?冰冻刚刚凝固(冰冻地狱),那像青莲结蕊;血肉已经分裂(分裂地狱),身如红藕华开。一夜间的生死,地下常常经过一万遍;片刻的苦痛,人间已过百年了。频频劳烦地狱的鬼差,谁信阎罗老翁的教诫。受地狱罪罚时知道苦,虽然悔恨怎么么来得及?脱离地狱还是遗忘,那造业也依旧如故。鞭打驴(可能曾经是母亲)出血,谁能知道母亲的悲哀?牵猪(可能曾经是父亲)去屠宰,哪里识得父亲的惨痛?吃自己的儿子却不知道,周文王尚且难免;嚼自己的亲人而不认识,凡情类都是一样。当年曾经恩爱,如今作了冤家;昔日本是寇仇,如今成了骨肉。往昔是母亲而今是妻子;旧时是父亲而今作丈夫。知道宿命,就是可羞可耻;天眼看到,就是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个月的包藏艰难度过(指怀胎);脓血道里,一时倒着下来十分可怜(指出生)。小时候无知,东西南北不辨;长大后有知识,贪欲也生长了;须臾间老病跟来了,迅速中无常又到了。风火交替煎熬,神识在其中溃乱,精血枯竭,皮肉从外面干枯,没有一根毫毛不像被针扎,每一个窍穴都如刀割(这一段指死亡过程)。乌龟要烹煮,脱壳也还算容易;神识要告别,脱离身体就加倍的难。心没有恒常的主人,类似商家而到处奔忙;身没有固定的形体,好像房屋而频频搬家。大千世界无量劫,难以穷尽有多少轮回的身;四海翻腾的波涛,谁计算得清生死别离的泪。累累堆积的白骨,超过那高山;茫茫无边的横尸,多过那大地。假使不听到佛的话语,这事谁能见到谁能明白?没有看到佛经,这理怎么知道怎么醒觉?那就像先前一样贪恋,仍旧痴迷,但只恐怕是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容易失掉,时光过去而难再追回。轮回的道路迷茫,生死的别离长久。三途的恶报,还是自己承受,痛得说不出来,谁能代替呢?说到这里,能不寒心?所以应该断掉生死的河流,出离爱欲的大海,自己和他人都得救济,一同登上解脱的彼岸,无量劫以来最殊荣的功勋,在此一举。这是发菩提心的第六因缘。

(4)、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6)、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8)、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9)、答:佛陀走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双树林,选择了在娑罗双树林间涅槃。

(10)、因果是不会错乱的,种善因得善报,种恶因感恶果,这是一定的法则。至于谁先报谁后报,则随因缘成熟的快慢而定。

(11)、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12)、答:财、色、名、食、睡。能使人生起贪欲的心,是地狱的五条根。

(13)、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三种因缘,就是念师长恩发菩提心。

(14)、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5)、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6)、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17)、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8)、针对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的金兵恶行,金庸老先生写了这首绝句。

(19)、答:太子很爱他们,如同爱护所有众生一样。因为太子怜悯妻儿,也怜悯所有众生,所以才舍离他们去修行。

(20)、沙门,严格的说,不是容易称的。如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固是做沙门的所应该做的工夫;若如四十二章经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那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了。设若不能做到这点,是即“忝号沙门”,不是真正沙门。

(1)、猛火城中,忍听叫嚎之惨,在地狱中,有名猛火地狱,或名流火地狱,于中遍处火烧,罪人被围困在这“猛火城中”,受到烈火燃烧身体,要想逃出这猛火城,但又绝对没有出路,因而城中猛火,烧彼罪苦有情,使他没有别的办法,唯有发出受苦的叫号之声,乃知彼猛火中,尚有有情存在,且其叫嗥之声,真已到了声嘶力竭,令人惨不忍闻地步。所以说“忍听叫嗥之惨”,如真听到他们凄惨叫号,绝对不忍听闻!  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八热地狱中,有烧热地狱和极烧热地狱,或将罪苦有情,置于极热烧燃多瑜缮那的大铁盘上,犹如炙鱼那样的煎熬罪人,或将罪苦有情,倒掷于炽然灰水满铁镬中而煎煮之,上下漂转,涌沸而行,待皮肉血皆销烂已,唯留骨琐存在之时,寻复从铁镬中漉出,置铁地上,令其皮肉血脉复生,还置镬中煎煮,这样的处置罪人,罪人发出的苦痛呻吟之声,可以想象是怎样的情况?所以说:“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如人间以活生生的鱼虾之类,放在烈火的锅盘上煎熬,其痛苦的情形是一样的。

上一篇:黄钟大吕造句子六年级127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