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雪》郑板桥原句109条

admin 2024-01-08 20:18:12 1,827次浏览

咏雪的诗句郑板桥

1、郑板桥的咏雪诗这首诗的译文

(1)、郑板桥出生时家道中落,三岁丧母,长大后虽考中了秀才也做了个芝麻小官却终究受不了官场尔虞我诈,30岁时他便开始卖画为生。而他的画作早年也并不值钱,所以生活对他来说是艰难的,这一点和明代画师唐伯虎是一样的,这首诗就是写于这段时期。

(2)、纵观这首诗,通篇并任何高级的字眼,也没有一个千古名句,但这些平淡的字句拼在一起,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诗人看似只是写雪景咏寒梅,其实寄托的正是自己的人生追求,正像他说的:“要做千秋不变之人”一样。

(3)、所以,在学术上并不存在争议,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郑燮。

(4)、纪晓岚版时间、地点、情节与刘镛戏说版相似,只不过最后一句改成了“飞入芦花皆不见”,接诗的人改成了纪晓岚。

(5)、纪晓岚版本: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皆不见。

(6)、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其后,三人结伴游观小玲珑山馆以雪花为题即兴作诗《咏雪》。

(7)、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第一二句那就是点明了方题,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整首诗更具有张力,从而与下面的两句形成对应,也让这整首诗更加唯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清晨起床后打开房门,才看到了外面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整个大地都被白雪给覆盖了,雪后初晴,天上的白云变得很惨淡,这样的天气里,那阳光都变得很寒冷。

(10)、其他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相近,也可并入。因为“八”字可以看作约数,不一定是实指。

(11)、咏雪第二层:啊,这就是雪。描写雪的状态,模样,不过是白描直叙,读起来有些干涩。偶有些比拟,也似是无病呻吟,只是追求词藻不落俗尘。比如: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白居易的“漠漠复纷纷,东风散玉尘”要高级一些。点点杨华,片片鹅毛,银海白楼,玉树琼枝,看上去比直接说:这是雪,效果要好些。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已算是这一层的极致了。

(12)、数字诗自郑板桥创造之后,这种简洁的,朗朗上口的表达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于是就有很多人模仿,比如乾隆皇帝的《咏雨》等,但是在数字诗上成就,还数郑板桥最高,因此那些模仿之作的流传度更是不及郑板桥《咏雪》。

(13)、咏雪骆宾王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14)、“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15)、唐·李白《北风行》“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16)、咏雪第四层:咏雪不见雪。咏物诗的佳作,就是诗中看不到所咏的事物,而是通过他的各种特征、痕迹表现出来,非常的高级。写成这样的诗,并不是简单的描写和堆砌,而是要与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可遇而不可求。纵使天才圣手,没有机遇也难成就。清代诗人袁枚曾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其祖父的诗句:忽然卷幔如逢月,可惜开窗不见山。很有意思。《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有位好朋友叫朱草衣,曾写《咏雪》云:正愁前路迷樵径,先有人行路一条。郑板桥一次前往扬州拜访朋友,路遇大风雪,在一书馆中避雪,适逢众多书生正在以雪为题,比拼高下,但无甚佳作。众人见郑板桥模样落魄,便取笑为难他,让他作诗。郑板桥随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咏雪无痕,师法自然,看似平常,恰是高手!

(17)、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

(18)、咏雪飞花岁晚江南杨柳花,余杭门外蕊争发。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

(19)、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咏雪徐陵琼林玄圃叶。

(20)、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2、古诗《咏雪》郑板桥原句

(1)、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大雪纷飞的一日他相约友人一同出游赏雪,巧遇一群吟诗作对的人,这群人看郑板桥衣衫褴褛,就觉得定不是有才之人,就有意为难于他,让他以雪即兴作诗一首,于是郑板桥信手拈来,做了这首《咏雪》。

(2)、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3)、咏雪第三层:冰雪有魂。诗人能够雪的各种变化进行联想提炼,静动结合,把雪写活,冰冷不再,只有灵动。写到这一层,算是进入了咏雪真正的境界。比如: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飞花就是雪的形状,因为雪是六角的。这两句写得十分新颖,清新不俗。最知名的当属岑参的这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这一句,你不但能感觉到雪不再冰冷,而是温暖如春,甚至还平添了香气。风格也是十分豪迈,展现了北疆的辽阔。后人常常会引用这一句来形容雪。

(4)、《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5)、一片一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而落,整个天地都白茫茫的一片,飘落的雪花落入芦花丛里,和白色的芦花融为一体,叫人难以分辨。

(6)、一片一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而落,整个天地都白茫茫的一片,飘落的雪花落入芦花丛里,和白色的芦花融为一体,叫人难以分辨。

(7)、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8)、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9)、虽然也是七言四句,但这首诗无论每句的尾字还是偶数字,都不符合格律诗的标准,所以属于古体诗。

(10)、沈德潜版某年冬天下大雪,乾隆和他的文学侍从著名诗人沈德潜等外出赏雪,这位一生写了近万首诗,却无一首流传的皇帝诗人,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又要上了:一片一片又一片。众人拍马屁纷纷叫好。乾隆自我感觉良好地继续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乾隆还要再数下去,沈德潜跪下奏道:皇上的诗太好了,请让臣狗尾续貂。经恩准之后,沈德潜接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算是帮乾隆又完成一篇杰作。

(11)、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12)、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雪花的多、白和美。

(13)、“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14)、《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15)、《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时,黄承彦骑驴过小桥吟的那首诗:“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16)、可以说是郑板桥开创了数字诗的鼻祖,不过虽然在后来有很多的人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诗,但是在数字诗上的成就,却没有一个人达到郑板桥的高度。因此那些所作的诗歌的流传程度,更是不及郑板桥的咏雪。

(17)、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18)、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19)、西湖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0)、《咏雪》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郑板桥集》。

3、咏雪郑板桥古诗

(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这是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用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3)、“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4)、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5)、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6)、《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7)、全诗内容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8)、郑板桥写这首诗时正是在某天清晨起来后,看到了那地面上皑皑白雪,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夜间只是觉得很冷,但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但是等到天亮起床后,突然之间发现原来是下雪了,看到了外面厚厚的积雪。郑板桥也正是如此,清晨起床后看到那皑皑白雪,这引发了他的诗情,于是信手拈来之间,写下了这么一首有趣的诗,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9)、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有代表性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10)、天上下着大雪,雪花一片两片三片四片的落下来,五片六片七片八片的飘下来。雪越下越大,雪花就像千千万万片的洒下来。千万片的雪花落在梅花中,却突然没有了踪影。

(11)、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12)、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13)、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

(15)、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

(16)、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7)、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8)、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9)、诗句之中的一三五等,这些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只有那么几片雪花,郑板桥使用数字,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人们,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

(20)、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4、咏雪郑板桥视频朗读

(1)、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2)、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咏雪傅察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4)、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5)、第三四句写得就更加有趣,诗人正是进一步地描写了内心的感受,“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房檐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院子里的梅花也被积雪给覆盖了,看到这院中的梅花,它们是品格是多么坚强,又是多么不寻常。这两句看似在写景,其实诗人还是另有所指,正是通过对于梅花的描写,以此告诉了世人许多的大道理。

(6)、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7)、笔者今天要与大家分享郑板桥一首很有趣的诗《山中雪后》,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咏雪诗,整首诗尽管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但是同样写得很唯美,每一句都是经典。无论是唐诗,还是后来的宋诗,那都有很多这类作品,不过郑板桥这首诗由于写得生动有趣,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宋·杨万里《观雪》“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11)、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12)、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其后,三人结伴游观小玲珑山馆以雪花为题即兴作诗《咏雪》。

(13)、郑板桥(1693年-1765年,另有一说为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之一。

(14)、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15)、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咏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6)、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17)、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18)、《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1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20)、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5、咏雪的诗句郑板桥拼音

(1)、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3)、郑板桥为人非常正直,有一年灾荒,因为他擅自开仓放粮,救助灾民而被罢官,罢官后不得不回杨州老家,靠写诗、作画、卖画为生。

(4)、题画诗在郑板桥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而传统画家的题款跋文,大多题于画的空白处,与画面起平衡作用,但“扬州八怪”的题款已脱传统国画以及“文人画”题款、题诗的窠臼,特别是郑板桥将书法与画糅合在一起,还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不分割。

(5)、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6)、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7)、“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8)、《咏雪》是清代著名的大书画家郑板桥的一首小诗,郑板桥是杨州八怪之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9)、咏雪的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0)、咏雪吴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11)、雪是冬天才会有的,想像一下我们在鹅毛大雪中,是多么凉快的一件事情!

(1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13)、咏雪第一层:言雪不是雪。醉翁之意不在雪,顾左右而言雪。这里没有雪的美感,也没有雪的神态,只不过被诗人用作铺垫、陪衬,用以渲染情绪。很多大诗人咏雪的诗词,也不过止步于此。比如: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一类诗只是与雪沾边,但雪不是主题。

(14)、数字诗自郑板桥创造之后,这种简洁的,朗朗上口的表达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于是就有很多人模仿,比如乾隆皇帝的《咏雨》等,但是在数字诗上成就,还数郑板桥最高,因此那些模仿之作的流传度更是不及郑板桥《咏雪》。

(15)、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雪花的多、白和美。

(1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7)、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8)、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的成就最为突出。

(19)、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自己开门见雪满山时的情形,山头被大雪覆盖,天空虽已放晴,但云朵淡淡的,连那日光看起来都是那么寒冷。与很多惊艳的咏雪诗相比,这样的写景似乎寻常得很,但其实藏着诗人的“小心机”。诗人用“晴”和“光”这两个暖景,来衬托云淡和寒意,通过看似矛盾但却强烈的对比,一股寒气跃然纸上,也为后两句咏梅做好了铺垫。

(20)、可以说是郑板桥开创了数字诗的鼻祖,不过虽然在后来有很多的人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诗,但是在数字诗上的成就,却没有一个人达到郑板桥的高度。因此那些所作的诗歌的流传程度,更是不及郑板桥的咏雪。

(1)、全文: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2)、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3)、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对象。郑板桥酷爱竹子,一生画了很多的竹子,还写了不少关于竹子的诗。他酷爱竹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画竹,咏竹,还因为他喜欢竹子的坚韧顽强,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

(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5)、        没有华丽的词藻,数字几乎占据了整首诗,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乍一看通俗的不得了的一首诗。再仔细读,会发现发现:在辽阔的大地上,雪花漫天飞舞,梅花挺立雪中,斗寒吐艳,香气扑鼻,有动有静,深邃的意境扑面而来。

(6)、如果是在古体诗中,可以更加宽泛地同时都认可。

(7)、唐·高骈《对雪》“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8)、咏雪的名句(请写出作者、出处、朝代)谢谢了

(9)、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上一篇:名诗佳句句子大全119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