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带拼音131条

admin 2024-01-11 18:33:01 1,827次浏览

论语学而篇原文

1、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朗读视频

(1)、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2)、子曰:或说;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辞则曰夫子。”《论语》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单称子仅一见。

(3)、(译文)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4)、“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5)、说起《论语》,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流传千年的话。

(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8)、《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9)、(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10)、我以为:“不固”为“蔽”,而不是“固”当作“蔽”解释。君子之道,其“不重则不威”;其“学则不固”;(其“主忠信”;其“无友不如己者”;其“过则勿惮改”。)。其一与其二是顺承关系,先有其再有其二。即,君子先学“重”,后学“其他”。这与孔子主张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不“重”,则“学文”“不固”。何为“重”?程树德(公元1877年---公元1944年)《论语集释》:“‘何为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11)、这一章在《论语》的学而篇排第二章是有意义的。第一章是讲人生是需要学习,人生才有出路,人生才有未来,人生才有价值,人生才有意义。

(12)、有子说,其为人也,为人要从哪里开始,为人从孝悌开始。孝就是在家里面呢,能够奉养父母,奉养父母包括奉养父母的身,包括奉养父母的心。这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你懂得跟父母相处,你就是懂得跟兄弟乃至于家族,乃至于外面的朋友,乃至于你的长官部属的相处。同父母的相处做起,大家看你跟父母的相处非常好,能够照顾父母的身,照顾父母的心,就知道你是一个感恩的人,你是可以为公发心的人,你是一个心存利益他人之人。所以君子会乐于提拔你,乃至于这个人民会拥护你。

(13)、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4)、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5)、你看光这么样的解经,就是很多注解、几百家注解都不会注得这么精要。可见雪公老师啊,他注解经典的这个能耐。尤其在1972年或者是1980年,从讲论语的时候,能够根据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徐英的《论语会笺》,乃至陈树德的《论语集释》,在几百家的论语注解里面,择宗义趣,前后贯穿,通达人情,旨归内圣外王之道。那是太精彩了。

(16)、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须孝弟。孝经说孝甚详,简言之,普通人尽孝,其始为养父母之身,进而顺父母之心。他如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皆是孝子行为。孝弟之人处社会,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则必不好作乱,社会由此安宁。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8)、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这是《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篇》中的第一章,也是我们初中教科书里的一篇课文,然而,传统的解释却让人感到莫名奇妙。

2、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1)、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役使人民。”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

(4)、有子说:“讲信用符合于义,就能实行;恭敬符合于礼,就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5)、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jiāo,hérú?”zǐyuē:“kě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ǎ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rúqiērúcuō,rúzhuórúmó’,qísīzhīwèiyǔ?”zǐyuē:“cìyě,shǐkěyǔyán《shī》yǐyǐ,gàozhūwǎngérzhīláizhě。”

(6)、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9)、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11)、如果你很贫穷,你能快乐吗?如果你很贫穷,你还能孜孜以求你的“道”吗?

(1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不来。因此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我们看历史——即看孔子就知道。孔子一生是很寂寞的,现在到处给他吃冷猪头,当年连一个“便当”也吃不到。但是他没有积极去求富贵。怎么知道这一套他不来呢?因为他明知当时有拿到权位的可能,乃至他的弟子们也要他去拿权位。因为孔子时代中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在这几百万人中,他有三千弟子,而且都是每一个国家的精英,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所以有些弟子,尤其是子路——这个军事学的专家,几乎就要举起膀子来:“老师,我们干了!”那种神气,但是孔子不来。为什么呢?他看到,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是要靠思想的纯正,亦即过去所谓之“德性”。因此他一生宁可穷苦,从事教育。所以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4)、使民以时:时指农时。使民当于农隙,不妨其作业。

(1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6)、“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17)、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0)、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3、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3)、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7)、“忠信”,这里指“忠”和“信”两种道德修为。

(8)、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9)、“主”,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主”的意思。

(10)、“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有了仁德之心后,若是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些文化知识了。不管你想当文学家也好,还是当科学家也罢,或是做艺术家也行,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你都可以去学。

(11)、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12)、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13)、(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4)、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孔子(对弟子)说:学了而且不时地复习,不就也可以(向新同学)讲说了吗?有一个有钱人从远方来(求学),不也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那个人不聪明而(我们)不恼怒,(我们)不也是君子吗?

(1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6)、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对于学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细节,每日不断的复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可见学习的重要性,也是“仁”的基础。

(17)、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18)、而且,对于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传统解释,更是大有问题。如果你跟一个中学生说,在学校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回家再做三百道练习题,隔两天又拿出来做一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估计他会抽你。所以说,这种解释是违背常理的;而孔子作为一位接地气的教育家,是不会说出这种不符合人之常情的话。

(19)、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论语学而篇原文带拼音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3)、孔子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如果按照程树德(公元1877年---公元1944年)《论语集释》的解释,孔子的本意是“蔽”,而不是“坚”。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是“坚固”,并不是孔子的本意。

(4)、(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谄(chan)”,《说文解字》:“谄,谀也”。《说文系传》:“佞言曰谄”。《左传.襄三年》注:“谄,媚也”。这里相当于“屈尊奉承”、“屈尊巴结”的意思。

(7)、(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8)、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9)、(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10)、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11)、(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12)、朱熹(1130年---1200年)《四书章句集注》:“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凡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诗经.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为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ju)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

(1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4)、yǒu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dì,érhǎofànshàngzhě,xiānyǐ;bùhǎofànshàng,érhǎ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yě。jūnzǐwùběn,běnlìérdàoshēng。xiàod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ǔ!”

(15)、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6)、(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7)、但是要学什么呢?要先从学仁开始。换句话说,学习的第一步要先端正心态.要先去利益别人、利他才是出路。果然有这个利他的胸怀,学什么都能够帮助自己,也能够帮助大家,从而提升自己的内涵。也因为帮助大家。大家也会对我有所提升。我也会从这个人生的旅途上,自己也能够开创出路,大家也能够帮助我开创出路,所以学仁是非常重要。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仁道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啊!”

(2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道理

(1)、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2)、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3)、(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4)、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本章是有子的精采言论,前一章讲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但是要学些什么呢?要先从学仁开始。也就是要先端正心态,懂得利益别人,人生才有出路。果然有利他的胸怀,学什么都能够帮助自己,也能够帮助大家。

(6)、(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7)、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 zǐ yuē :“ wēn gù ér zhī xīn , kě yǐ wéi shī yǐ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3)、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14)、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请教有道德的人以端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学:诵,习义。凡诵读练习皆是学。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谓之学。然社会文化日兴,文字使用日盛.后觉习效先觉,不能不诵读先觉之著述测二义仍相通。

(1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7)、南怀瑾(公元1918年---公元2012年)《论语别裁》:“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我们的。那么,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18)、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19)、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0)、(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1)、(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jū yǒu cháng,yè wú biàn。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4)、弟 子 规 ,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 次 谨 信 。首 孝 悌 ,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 则 学 文 。父 母 呼 , 应 勿 缓 。

(5)、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与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6)、(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7)、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8)、“告诸往而知来者”。“诸”,相当于“之于”;“之”是代词,是动词“告”的宾语,代指“子贡”;“于”是介词,和“往”组成介宾作补语。“往”,相当于“过去的事情”。“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就”、“且”。“来者”,“来”是指“未来的事情”;“者”,表示判断关系,没有实际意义。

(9)、(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10)、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13)、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14)、父 母 教 ,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 须 顺 承 。冬 则 温 ,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 昏 则 定 。出 必 告 , 反 必 面 。

(15)、子贡说:“(一个人虽然)贫穷却不屈尊巴结(他人),(如果)富有却不骄傲,(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不如贫穷且乐于道,富有且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自贡啊!开始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推断出未来的事了!”

(16)、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9)、zǐyuē:“jūnzǐshíwúqiúbǎo,jūwúqiúān,mǐnyúshìérshènyúyán,jiùyǒudàoérzhèngyān,kěwèihàoxuéyěyǐ。”

(2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学至此,可谓成德矣。

(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8)、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10)、(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11)、zǐyuē:“dìzǐ,rùzéxiào,chūzétì,jǐnérxìn,fànàizhòng,érqīnrén。xíngyǒuyúlì,zéyǐxuéwén。”

上一篇:成熟男稳重的网名127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