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主张什么制度142条

admin 2023-10-31 03:52:43 1,827次浏览

苏格拉底主张什么

1、苏格拉底主张什么政治

(1)、underpin v  加强;巩固;构成(under-在下面+pin别针;使固定)

(2)、首先,苏格拉底不仅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专注于伦理学的探讨,而且还是第一个试图在伦理问题中寻找普遍定义的人。

(3)、小编的耳畔仿佛又响起了老师不厌其烦的牢骚和亲切的谆谆教诲。

(4)、那么,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对伦理学的概念下普遍定义?这是因为,如果仅仅是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什么是德性,就会出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问题。

(5)、可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苏格拉底虽然认为“德性是不可教的”,但是他每天跟人们在讨论伦理概念的普遍定义问题,试图催生他们的灵魂。如果德性是不可教的,那他的讨论岂不是也没有了意义?所以苏格拉底在心里面也是认为“德性是可教的”。但是他跟智者派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者派把德性当成一种现成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智者派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真正的德性只能借助于反诘法,通过唤起他人的回忆来加以“传授”。

(6)、如果我们也学习苏格拉底,常常点赞爱人优点,自然能过得幸福。

(7)、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8)、把这种对人生的看法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的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因为现代人对于幸福与否的标准,大多集中在有形的金钱、物质之上,甚至深陷其中,丧失了闲暇,也丧失了思考宇宙和人生的机会,根本算不上幸福。

(9)、斯多葛学派认为,一种行为或道德上的智慧是唯一真实且至高无上的追求,他们称这种智慧为“美德”(Virtue)。换句话说,我们自身的品质比一切外物来得重要。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遭遇,但却能控制自己如何去应对那些情况。生活是由你自己创造的。

(10)、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写作了《对话录》、《理想国》等作品,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爱情观上,全面构筑了其理想中的世界。许多人谈到柏拉图式的恋爱,就会说那是个完全没有行动的爱情。他们认为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精神层面的,这其实是误解了柏拉图。柏拉图并未完全否定爱情的生物性表现,他以一个有趣的希腊神话来说明,古时候的人是男女合体的圆柱体,每个人都有四眼、四耳、两双手、两双脚,跑起来非常快,因为这个人的两部分志同道合、浑然一体。这种人圆满美好而且能力很强,不过神看了却很嫉妒,便将之一分为变成了两个人。从此以后,人们为了追求圆满的生命,便一生都在追求另外一半。

(11)、他住的最底层又吵又脏又不安全,苏格拉底还是乐滋滋。

(12)、苏格拉底看着助手不辞辛劳到处寻找,领来一位又一位,他只能一一谢绝。

(13)、苏格拉底热爱他的祖国,敬畏理想,他不容许国家和理想受到丝毫亵渎,因此毅然选择死亡。

(14)、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希望整个雅典都听你的吗?

(15)、关键是要注意到我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外界,那些只是虚假的投射。我们的财富会起起落落,就像一块石头被扔到空中又落下来,但它的起落对石头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只有我们的内心产生了比较级,这个事物才对我们显得重要。只有当我们将其化作严格的要求,我们才会陷入不安:我不能跌倒,我必须成功!但也许这并没有那么重要,也许这不值得烦恼。斯多葛派认为任何外部事件都不值得烦恼,真正重要唯有我们自己的品质以及我们选择如何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16)、那么,苏格拉底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要知道,苏格拉底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自知其无知”,所以,他在对话的时候,一定会以退为进,先谦虚地表示自己很无知,然后诱使对方给出自己的观点。所以,苏格拉底说:在回答德性是否可教之前,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德性,但是我必须很惭愧地承认,我根本就没有关于德性的知识,你这么厉害,可不可以跟我说一说呢?

(17)、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8)、重要的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应对它们的方式。斯多葛主义者用一生的时间去训练自己为所做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对于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事件拥有更高的接受度。

(19)、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20)、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苏格拉底主张什么制度

(1)、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2)、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3)、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法认识自己,不敢承认自己无知。

(4)、不靠军事暴力和政治镇压,纯粹用一种精神力量,理性透彻地了解生命,并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5)、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6)、苏格拉底一生努力反思,创立学说,最终用生命解答这三个问题。

(7)、在《西方哲学与人生》中,傅佩荣老师不仅介绍了为人熟知的大哲学家所生长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也用通俗平实的话语、尽可能翔实地介绍了这些大家们的主要观点及其提出缘由。

(8)、“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丢失了……

(9)、苏格拉底经过艰苦跋涉的寻找和苦思,恍然大悟。

(10)、苏格拉底说:是啊,每天上下楼是锻炼;光线好,适合写文章;没有人干扰很安静。

(11)、以上是斯多葛学派日常训练的一些理论基础。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版本,但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你应该意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看待世界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实践。这也是需要努力和练习才能保持的。斯多葛派人士经常在生活中反复回顾这些理论上,并认为完全吸收它们并将其转化为人生哲学是一项终身事业。斯多葛派运用了许多不同的心理练习来帮助自己培养这种哲学思维(我数了一下,在我以斯多葛派训练为主题的第一本书中,这样的练习大约有十八条)。以下是你可以做最简单的三件事。

(12)、苏格拉底找过政治家、诗人、工匠,结果发现,世上没有真正聪明的人,有人只是假装聪明;有人只在熟悉的领域显得聪明。

(13)、●张美玉学姐,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去看看?

(14)、格老孔一句都答不上,对于治理国家更是一窍不通。

(15)、这些可以是你投入了精力想要避免、改变或实现的事情。例如,人们倾向于写“寻找伴侣”,“在工作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看新闻”等等。他们当下表现得好像这些事情很重要。

(16)、在各种劳工和政府职位中晋升后,孔子很快赢得了专业教育家和正直谋士的声誉。除了在他的家乡鲁国担任大司寇(注:管理刑事的官员)之外,他还通过建立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私塾来教育他人,这些私塾向所有社会阶层的学生开放。

(17)、正如刚才所说,斯多葛学派认为我们的价值观就好比阳光照亮物体那样,是投射而并非实体。我们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收获的视野会跟戴着阴郁的暗蓝色眼镜来得不同。斯多葛学派人士用来自我提醒的方法是用非常客观的语言来描述事件,避免任何强烈的价值判断或情绪化的修辞。

(18)、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清晰,来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到,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安装成功后点击(资源)——(外刊资源)即可使用

(20)、今天,从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诉求看,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整体育人的根本要求。遗憾的是,或者受制于教育者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观,或者受制于教育者整体育人的教育实践能力,在现实的教育中,人们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关注少,甚至有意无意地忽视、放弃这类目标。杨守菊老师曾听过一节很精彩的高中生物学公开课——《染色体变异》,但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刺痛了她。为了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播放了几种遗传病(猫叫综合症、苯丙酮尿症等)的多媒体视屏。“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发生率为十万分之在国内外均很少见。患儿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头中央部畸形,哭声轻,音调高,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严重的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并因此而得名。面对猫叫综合症患者的种种不幸,很多学生却发出了冷漠的笑声。此情此景,执教老师竟没有做任何的引导!

3、苏格拉底主张什么思想

(1)、其次,今天的哲学教授总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独白,苏格拉底不喜欢独白,他更喜欢在广场上跟别人聊天,而且常常“扮猪吃老虎”,通过自我贬低的方式,诱使别人提出观点,然后加以反驳,最后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也被称为“反诘法”。

(2)、词源故事:homage(敬意):封臣向封建主表示臣服的隆重仪式。在西方封建社会中,封建主分封土地时,获封土地的人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向封建主表示臣服和崇敬之意。这种仪式就是homage。该单词来自拉丁语homo(man人),意思就是向封建主宣誓从今以后就是他的臣仆了,承诺履行臣仆的各项义务。现在,homage一词所包含的封建色彩已经消失,通常用来比喻向人表达崇高的敬意。

(3)、亚里士多德: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4)、“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太阳神庙门楣上的一句铭言。苏格拉底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左右铭。“认识人自己”对苏格拉底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是他认为,人不能徒劳的去研究自然,把握自然是神的职责,人的智慧在神面前是毫无价值的,人只能认识人自己。

(5)、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6)、comeasnosurprise 不足为奇

(7)、苏格拉底还觅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驳斥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独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8)、在苏格拉底生命最后一刻,妻子盛装来告别,她对苏格拉底说:“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找你的。”

(9)、阿波罗神肯定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10)、苏格拉底一概严词拒绝,他最终饮毒酒死去,终年70岁。

(11)、还没说完,助手就打断他:“我一定加倍努力,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找出来。”

(1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年)出生于春秋时期,出生地位于如今的山东省。他的父母既不是农民也不是贵族,而是属于一个被称为“士”的中产阶级。

(13)、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14)、有人挑拨说克珊西帕(苏格拉底妻子)的责骂让人无法容忍。

(15)、他们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16)、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模糊,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来,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家里人觉得他好高骛远,最后苏格拉底出马去开导他。

(18)、提问式教学,有如现代的头脑风暴,无疑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19)、苏格拉底却说:不,我已经习惯了,就好像习惯了绞盘断断续续的咔嗒声一样。而你也不介意鹅嘎嘎地叫。

(20)、至于为什么失败他也明白了:“因为我至少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知道自己无知,别人却连‘无知’都不知道。”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把当时最权威和当道的人士都得罪了。不过,他同时也让弟子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诚的反省”,就是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智慧,不能只靠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来生活。

4、苏格拉底主张什么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1)、真正由我们决定的只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包括我们选择看待生活中所面临的情况的方式。斯多葛派还有一句名言:凡事皆有好坏。当人们试图用坏的一面思考事件时,他们会感到不安和沮丧。例如,假设你在工作中做一个重要的演示时,有人问了你一个你无法回答的问题。当你告诉自己:“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我看起来像个十足的白痴——我无法应对这种尴尬”,你的目光仅仅局限在了坏的一面上。你完全可以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我做我最好的,我可以先停下来,承认我现在没有答案,并承诺得到答案后会回复他们”,这就是以好的一面在思考问题。

(2)、一代哲人永远地离开了,助手后悔自责地过完后半生。

(3)、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交换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4)、一旦进入教室,教师就会受到学生最大的尊重,他们会向老师磕头,无条件接受老师的权威。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植根于儒家的信念,即严格的教育和等级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催化剂。

(5)、远离了“人”的教育,是丢掉了灵魂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如此,教育就没有了激情,就失掉了兴趣,就远离了生命。

(6)、苏格拉底,何罪之有?三个雅典公民起诉苏格拉底,提出三个指控:一是不信仰供奉的神,而信奉新的神;二是荼毒青年的思想;三是颠覆人们传统的认识。事实上,这些指控都不是雅典法律所规定的罪行。而这些指控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苏格拉底的性格、处事方式有关。

(7)、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8)、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必须回到学生真实的生活。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确地提出,“教育即生活”。陶知知则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天才生物教师,两年之后就会出现10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试验和研究。”每每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这一段文字,杨守菊老师总是心潮澎湃。她憧憬着,学生们不必拘泥于课堂,禁锢于教室,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兴致盎然地观察和实验,津津有味地学习和思考,在习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感悟生命的内涵,实现自身的成长。杨守菊老师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了解、实验、思考——校园里我和学生一起开辟了“生物园”,种植时令作物,开展生物小实验;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工程公司,亲手体验“植物组织培养”;考察盐生植物园、湿地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教学中,她总是引领学生回到生活;《黄河三角洲生物与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唤醒了杨老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精神。在蹒跚地探索中,杨老师的生物课堂不再局限于“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9)、我们先来看“反诘法”。它包括四个步骤,通过反讥、归纳、诱导,最后得出定义,苏格拉底把这套方法形象地比喻为“灵魂助产术”。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婆,苏格拉底声称继承了母亲的“技术”。不同的是,他助产的对象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催生出来的是灵魂而不是肉体。苏格拉底说:“我照料他们分娩时的灵魂,而不是他们的身体。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10)、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因,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不提倡对学生进行灌输,更多的是采用辩论的方式,这同样为后来的辩论法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1)、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12)、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13)、(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的不同点是:

(14)、除了通过寺庙参观和仪式向孔子致敬之外,宫廷教育工作者还会被设宴款待,全国各地的教师经常以束脩的形式获得额外补偿。

(15)、有一次,妻子在集市当众把苏格拉底的外套从背上扯下来。

(16)、苏格拉底通过省视和思考,向世人指出,人生最大的哲学,不是读懂世界,而是认识自己。

(17)、当时的其他教师,是收取学费的,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办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18)、心灵的转向、灵魂不灭、反对相对主义、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等。

(19)、苏格拉底开导他:治国治家同一理,你先试试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

(20)、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年轻人之前的问题是本末倒置的,他应该先投入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变成他想结识的对象那样的人。他们的讨论恰好印证了苏格拉底的一个哲学母题:你应该在现实中成为你理想中想成为的样子。

5、苏格拉底主张什么政体

(1)、哲学上有三大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如何看待执教老师对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杨守菊老师认为,换作是自己,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那些人是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我们本身,你还会觉得好笑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相信学生们眼里流露出的更多的会是怜悯。在这里,我想起了世界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谈到,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热情主宰了他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显然,那位老师放弃的是对学生同情与怜悯的这种善端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那位老师在剥夺、扼杀对学生的人性的教育。

(3)、苏格拉底善于提问,他像一个助产士,启迪思想,驱动思考。

(4)、本文互动版的课件仅开放给老师(课件可下载至电脑)

(5)、苏格拉底趁机说:如果你想得到人们尊敬,你就应该有所贡献。

(6)、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一区别,担心或挣扎于他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你不能改变过去——太晚了,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后悔,但对过去的病态回顾在抑郁症患者中更为常见。我喜欢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夫人》(LadyMacbeth)的台词告诫自己:“无法补救的就无需后悔。”顺便说一句,你们如果听过匿名戒酒会著名的“静心祷告”(SerenityPrayer),就会发现它实际上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7)、在今天的中国,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光荣的职业,所以一直以来,教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就不足为奇了。

(8)、在他强大的逻辑、巧妙的提问下答案水落石出,道理不点自明。

(9)、斯多葛主义是一个相当大的主题,我可以很轻松地从各个角度写出将其理论和训练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文章。不过,为了帮助读者入门,我将尽可能让本文保持简单化。

(10)、斯多葛派希望我们对生活抱有更现实的态度,谨记事物的无常性,不幸与幸运会交替着发生。当人们在深层次上接受命运,并由此对事物愈加超脱和抽离,他们即可抵达智慧的境地。

(11)、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12)、方刚,性与性别研究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联合国“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成员,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

(13)、苏格拉底哲学核心的乐观信息是,我们有能力治愈自己。我们可以省察我们的信念,选择去改变它们,而这将改变我们的情绪。这种能力是内在于我们的。我们不需要向教士、心理分析师或药理学家下跪,去祈求救赎。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随笔作家蒙田说得很好,他说,苏格拉底“为人性做了一件大好事,指出它可以为自己做多少事情。我们都比我们自己以为的更富有,但我们学到的是要去借、去乞求……而自在的生活并不需要多少教条。苏格拉底教导我们,我们身上都有,他教了我们如何去找到它,如何使用它”。蒙田是对的:我们都比我们自己以为的更富有。但我们都忘记了我们身上的力量,所以我们总会去别处乞求。

(14)、如果你觉得“善”这个翻译有点别扭,那也可以用“好”字来代替。

(15)、究竟什么才是斯多葛主义?我之所以不得不以这个问题开场,是因为网路上流传着大量误导性文章使许多人误解了这派哲学的本质。这通常是一个技术问题,人们只需要一些耐心来学习古希腊文就可以避免误读。不过,我仍相信我们可以用简朴的语言来解释斯多葛哲学,最起码不会存在误导,这对初学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16)、TheFourBooksandTheFiveClassics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它们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17)、透过孔子、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我们看到产生于东西方不同文明背景下的教育,却追求着共同的本质——教人做人!

(18)、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原来经营婚姻的顶级智慧,是要不断察觉,调整自己。

(20)、作者 |云淡风轻,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1)、Duringthisperiod,formaleducationwasgenerallyavailableonlytochildrenfrom elite familiesandconsistedofacurriculuminthesixarts,thatis,rituals(礼仪),music,archery(射箭),chariotdriving,literacy(识字)andmathematics.

(2)、不论何种角度都能找到活着的快乐,并百分百享受这份快乐。

(3)、曾被斥为美国“性别歧视最严重”的绘本,到底讲了什么?

(4)、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大发雷霆,痛骂妻子。

(5)、他的朋友就跑去求神问卜,问苏格拉底是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6)、半年后,苏格拉底即将告别人世,人选还是没找到,助手说:

(7)、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斯多葛主义的知识,这里有可供下载的免费文章、视频、课程等大量资料。最好的起点毫无疑问是现代斯多葛主义网站(modernstoicism.com),这个非营利组织会举办斯多葛主义周和斯多葛主义的年度会议。我写了几本关于斯多葛主义的书,对初学者最有用的是《自学:斯多葛主义和幸福的艺术》(TeachYourself:StoicismandtheArtofHappiness,2013)和《如何像罗马皇帝一样思考:马可·奥勒留的斯多葛主义哲学》。

(8)、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关键看谁是来上这门课了。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而其首要的目标则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本好书,也是一本通识类哲学教材。它就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出版于2006年并风靡数十年的《西方哲学与人生》(共两卷)。

(9)、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

(10)、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11)、这三问,包含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等重要命题。

(12)、其实苏格拉底一直在试图告诉人们,你也许能够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美,什么是虔诚,什么是德性,可是你偏偏就是不知道如何给它们下一个普遍的定义。

(13)、我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教育:或培育人,或扼杀人。只传授知识的教育,只追求分数的教育,是撕裂人的教育,是扼杀人的教育。

(14)、公元前399年,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由500雅典公民组成的法庭陪审团的多数投票同意处以死刑,最后他不愿逃跑而在狱中服下毒汁而死。当然,苏格拉底的死,是有各方面原因的,包括当时的历史环境、他个人的性格及处事作风、民主法律制度的设计漏洞等。他死后的2000多年里,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相关系民主法律制度的反思。

(15)、让我们回到东西方教育的源头,看看人类的教育从其本性上是如何定位的。

(16)、古代文献中关于美德的论述繁多,但也存在一种探讨这个主题的简单方法。我们应该假设,每个人都不理解美德的定义,这是我们的起点,而非障碍。斯多葛主义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澄清我们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斯多葛派确实相信这些价值观应该是理性的——这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基于信仰、传统或启示的宗教。

(17)、用“高贵的谎言”教化群众——柏拉图《理想国》

(18)、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就要有过人的才干,超高的见识和娴熟的处事能力。

(19)、学习他热爱生活,省视自我,活出精彩的人生智慧。

(20)、“可是,”苏格拉底缓慢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有相当的智慧,还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勇气……你帮我寻找吗?”

(1)、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2)、可是那帮被他寻访的人虽然不聪明,但是很讨厌被人挑衅和打脸啊,于是大伙儿一合计(估计神也这么想):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不能要。他就被人弄死了。而且,为了追求心中的法律和正义,他甘愿一滴不剩地饮下那杯足以致命的毒酒。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这其实就是个悖论:如果正义不存在,那你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些非正义的人制定的规则呢?换句话说,你为什么要用命去遵守它?不过,他也可能想明白了,他只是想以身殉道来换取国民的觉醒而已。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享乐或名利,因为那些多半都在天不在我。人生的目标应是借着智慧和品质的力量来处理好命运交给我们的任何东西,无论那是痛苦还是快乐,名誉还是谴责,财富还是贫穷。

(4)、他终于明白,想有开挂人生,必须实力强大;想左右天下人,要先左右自己。

(5)、如果说苏格拉底用生命为之奠基的是雅典人民理性和思辨的传统的话,他的徒弟柏拉图则在老师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思考更广更深。亲眼看着他敬爱的老师被不义的判决所陷害,柏拉图年幼的内心必然曾激起过极大的波澜。影响柏拉图的,除了其恩师苏格拉底,还有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除了数学之外,他最有名的立场就是主张灵魂不灭。他的思想给了柏拉图很大的启发,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人一死就什么都跟着结束了,那么我们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八分之九十都是浪费的,我们为什么那么辛苦读书、求取知识呢?我们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呢?工作的目的究竟何在?反正最后都要离开世界,一离开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这一生付出的许多努力、奋斗所获得的成就与成功,都只是一种幻象而已。大多数人当然不愿意接受类似这种的消极、悲观的想法,这时就必须承认,人是有灵魂的。但是灵魂究竟是什么呢?柏拉图就想要想办法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灵魂不灭。

(6)、苏格拉底狮子鼻、厚唇、凸眼、矮小,他老婆却非常漂亮,性格泼辣。

(7)、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斯多葛学派对美德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这是很多人对这派哲学的最大误解,所以这此我们需要额外注意)。斯多葛主义者确实有一些偏好,他们更想要快乐而非痛苦,更想要朋友而非敌人,更想要财富而非贫穷。然而,如果运气不佳,事与愿违,他们也不会感到强烈的沮丧。

(8)、其实,柏拉图用这则希腊神话所要表示的,不仅仅是生物性层面的意义,而更可能指向的是精神的圆满。因此,我们要设法从理性出发,找到一样东西真正的理型,以之为目标,让自己在行为上不断实现最高的价值。换句话说,人生并非走向死亡,而是一个走向善的生命旅程。这正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核心所在。

(9)、我们的思想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情感。更具体地来说,斯多葛学派认为我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优先级和我们的价值观是塑造情感的关键。这就把我们带回到了我在开头提到的斯多葛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人相信外部事物和他人意见是最重要的,那他/她就离得神经症不远了——如果事情的结果不符合期盼,人就会陷于周而复始的沮丧和烦躁之中。

(10)、就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大家才会觉得他们高不可攀。事实上,在傅老师的笔下,这些大师也并不是异类。他们,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些对人类和人生的思考而已。因为思考,他们的存在变得与众不同。

(11)、苏格拉底一生省察内心,燃烧自我,活出不同寻常的人生意义。

(12)、对民主法律的反思其实当时雅典的陪审团制度设计还是比较高级的:首先,陪审团成员是根据严格的公平的程序选择出来的;其次,陪审团两次投票。第一次投票表决有罪还是无罪。即使第一次投票裁定有罪,陪审团并不能自己决定刑罚,它需在起诉方与辩护方建议的刑罚间做第二次投票二选而非折中。本来苏格拉底可以建议交纳罚金的,但他故意激怒陪审团,说我不但没罪,你们反而要奖励我。于是他被彻底挂掉。

(13)、一年后,苏格拉底把一层让给朋友住,好照顾家里偏瘫的老人,他搬到七层,每天依然快活。

(14)、现代的斯多葛学派倾向于称它为“控制二分法”(DichotomyofControl)——抱歉,我没有在说行话,这个说法是流传相当广泛的!当然,这也是陈词滥调了,对吧?很明显,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由我们决定的,而另一些则不是。但斯多葛主义者确实在这句话之中传达着更为深远的涵义。

(15)、苏格拉底说:住一楼妙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朋友来访,不用一层一层去问……还可以养花种菜,真是其乐无穷!

(16)、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17)、苏格拉底的朋友要他还手,苏格拉底说:你们都希望在我们争吵时,凑热闹说,“打,苏格拉底!”“做得好,克珊西帕!”

(18)、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也没固定的施教场所。

(19)、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跟了他二十年。亚里士多德曾经受马其顿国王的聘任,担任过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雅典被亚历山大征服之后,亚里士多德以帝王师的身份重回雅典,创办了自己的学院。他的学生们后来被称为漫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逝世,希腊各邦掀起反对马其顿的风潮,他也受到波及,被雅典人控以“渎神”的罪名。为了避免苏格拉底式的悲剧,他逃离了雅典,留下一句名言:“我不要让雅典人第二次谋杀哲学。”随后第二年便逝世了。

(20)、Althoughcelebratingeducatorsisaglobalphenomenonthesedays,Teachers’DayinChinaisdistinct dueto itsConfucian roots.

(1)、如果你对这门学科还很陌生,那么你现在所要知道的是斯多葛学派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由基提乌姆的芝诺(Zeno)创立,成立于公元前4世纪并持续了大约5个世纪。今天最著名的古代斯多葛学派人物生活在罗马帝国时期:小塞内加(SenecatheYounger)、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和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大多数人是从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TheMeditations)开始了解该哲学的,我建议你们读完这篇文章后再读这本书。

(2)、最后,如果你将一些或全部的“美德”移到第一列中,会发生什么?换句话说,如果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你所钦佩人物的品质,生活将会有什么改变?你的今天、明天和后天会变得怎么样?如果这成为一个长期的习惯或者你的整个生活方式呢?例如,一个名叫克里托布鲁斯(Critobulus)的年轻人曾请求苏格拉底帮助他结交新朋友。苏格拉底让他列出他在理想朋友身上寻找的品质,并帮他反思和阐明这些品质。然后,他秉承一贯作风把整个讨论抛回到这个年轻人身上,问他自己有多少这样的品质。答案基本上是:一个都没有。

上一篇:花枝招展可以形容花吗为什么104条 下一篇:没有了